试说福州地区的“境”字缘(下)

标签:
福州民俗境字之缘 |
分类: 文化 |
四
在台江的惠泽山有无诸庙,因庙而改称大庙山,历代多次修建,可惜1922年毁于火。而新店古后塘村的东井境,奉祀无诸,是现存福州市区难得的无诸庙!
福州古城村东边的后塘村,有东井境,供奉汉闽越王无诸。境内正殿神龛上端坐汉闽越王无诸塑像。庙前楹联为“莲峰本是名山,聿肇神明降兹土;后塘原属胜地,祥开祀典继千秋”。无诸成为后塘村的“大王公”。
新店镇后塘村的东井境及其碑志
碑志节选如下;
东井境始建于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前后)至今有380余年,原址福州三十九都灵山乡宁基里后塘吴氏、李氏家族祖居地之东,因境后有一大池塘取名为后塘境。建境后,又在境前靠东边处挖口水井,而后又号东井境。
1933年初秋,由后塘地带三社弟子重修扩建,供奉有八闽拓土开疆的伟人驺无诸(汉闽越王)及其孙白马三郎驺寅(白马尊王),土地公(福德正神)与夫人、值护爷以及五营兵马、八将大班等神像,雄伟壮观。
1958年建设福建省拖拉机厂,本境拆除。1985年三社弟子自筹资金,择址马嘶溪畔天后宫前面重建,同年竣工落成,并重塑各神像。2020年因旧村改造,再次拆迁,重建于天后宫右侧,三社弟子踊跃捐款,齐心协力,于2020年11月动工兴建,2021年12月竣工落成。现将诸神像移驾入殿,祈求天下太平,人民幸福。
其中,“值护爷”应当是狄公爷(狄仁杰)的福州方言谐音。庙宇陪祀狄公爷,意在劝导民众“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狄公爷是明察秋毫的!
从碑记以及楹联来看,奉祀的主神(大王公)确是闽越王无诸。
根据以上所述,“境”主祀的“大王公”,来路缘由多被时光模糊了,依照祖祖辈辈流传下来,他们保境安民,赐福消灾,信者何必问“他是谁”。
比如:福州营迹路的大蚶境,是主祀东岳泰山麾下康都统英烈王。康都统是驱瘟神,古时候福州瘟疫严重,奉祀瘟神的庙宇不少。左神龛祀“守土尊王及其夫人”,由神龛祀临水陈夫人。而“大蚶境”之名跟蚶[hn]有什么关系?问了庙里十几位打麻将的老者,均摇头。至于“守土尊王”是谁?更是茫然。
鼓楼区营蹟大蚶境的左、中神龛局部
福州民间信仰,各个“境”多陪祀临水夫人、土地爷、财神爷、“狄公爷”,北嶽境陪祀药王,东井境陪祀马仙,可谓各有缘分,各有所愿,各显神通。
“汉闽越王庙”西边紧邻的“天后宫”主祀马仙,南边近处的“拿公庙”主祀拿公。马仙、拿公都不是“大王公”,他们的庙都不称作“境”!
这就是福州地区跟“境”结缘的特殊情愫!
作为里社村落地域的“境”,各方神灵“大王公”坐镇的“境”,承载了境内民众期盼安康多福驱瘟消灾劝善的愿景,也是境内民众欢乐喜庆的纽带。
在福州地区,以“境”为纽带的民俗活动传承数百年。每年的元宵节游神活动,是春节期间最大的盛会,会连续热闹半个月。“境”内各位神灵的生辰,也是村民聚会欢庆的日子。
在古时候,作为地方信仰的“境”,其作用还是多方面的。人们生老病死。一般都会到境里面祈福许愿。新婚求子,婴儿出生,求临水夫人保佑。生病,到境里烧香消灾。白水塘村民的母猪丢失了,也到泉塘境求狄公爷帮忙寻找。据说还很灵验的。
那么,庙宇的修缮,日常维护,节庆日的活动安排,解困扶助,都要有人负责管理的,也需要经费开支。以往的办法大体上是这样的:
村里男性年岁最高者,顺理成章就是“村长”,主持“境”务。如果年岁太大活动不便,由其长子代表。全村各户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负责一年的事务。轮到当值的小组,总有一二位能人,牵头筹划各项事务,取得村长首肯,然后具体施行。当值小组的各户派人具体跑腿干活。
古时候,福州里社或村落的“境”,实际上承担了社会基层组织的职能。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且颇具活力。
现在也有采用选举管理委员会的办法,或者由居民委员会兼管。
所看到的的“境”多成为老年活动场所,继续造福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