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古道今昔絮谈(三)福州城的陆地古道

(2018-09-01 16:29:06)
标签:

福州城

陆地古道

分类: 文化

 福州城的陆地古道

  闽江是福州城的黄金航道,但是在古代有“行船三分命”之说,南平到古田县水口之间水急暗礁险滩多,风险大,陆路是艰难的选择。福建众山陡峭,沟壑纵横,溪河如网,建造大路困难重重。面对坚硬的闽长石和粗壮的原木,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能工巧匠辈出,历代不乏架桥大师,各地皆有卵石铺能手。

福州城跟周边各县的县际古道都有桥梁衔接。清代以前福州全境有桥梁近八百有浮桥、石磴桥、亭桥,数量最多、最为常见的古桥石板、石梁、石拱桥。

福州城的省际古道主要有四条:

往广东方向的主要有福莆路

福州至莆田路是唐宋以来从福州沿海岸线南下至广州的大道中的一个路段。此路形成甚早,据考证公元563年之前这条路已经开通。全长105公里,在福州境内长88公里。按今天的地名,线路为出福州南门,经横山、三角埕、峡北,过乌龙江,至青圃、坊口,翻常思岭(俗称相思岭),入福清县境,续经琯口、宏路、新厝,出境到莆田,路面宽3公尺,皆用石板或卵石铺砌。

福州城往闽北最早的是福延路

福州到南平两地间交通原先全靠闽江水路。但闽清古田交界处的水口以上江中险滩无数,常有船破人溺的事故发生。唐元和二年(807年)福建观察使陆庶,从福州西门起沿江“铲峰湮谷,停舟续流(建浮桥),跨木引绳(设桥梁)”修了1条抵达延平(南平)的路,长约200里。福延路在福州境内西门水口93公里,路面宽3公尺,路面为块石或卵石铺砌。

福延路是福州连结闽北、闽西各县的交通要道,也是福建省与国内各地联系的主要纽带。

福州城重要的省际古道是福瓯路。

福瓯路  据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有了福瓯路。福瓯路出福州北门,经新店、赤桥,越小北岭至岭头,再过青石溪、下寮、上寮,至闽侯县大湖,然后循雪峰达古田、建瓯,路面用石块铺砌,中途在下寮又分路一支,经汶洋、日溪,越白虎岭,过梓山村,进入罗源县境。福瓯路到浙赣,比经由福延路可缩短里程91公里。

这里的小北岭位于莲花峰西边,是相对于莲花峰东边的大北岭而言。

福温路  是福州经连江、罗源、宁德、霞浦(后改福安)、福鼎至温州的大路,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之前形成。福温路福州路段是出井楼门,跨大北岭至宦溪,再经板桥,越汤岭,穿降虎寨,入连江县境,罗源县接宁德到福鼎县越贯岭镇分水岭到浙江苍南县福温路自福州至界首长约155公里,大部路段路面宽3公尺,路面皆用块石铺砌,工程浩大,因多通过丘陵山地,路依山势修建,上下低昂,盘行陡峻,故古人有蜀道无以过的感叹。其中,尤以位于福州北郊的大北岭,福州与连江交界处的汤岭和罗源县的三层岭最为险峻。

路和福温路都是在汉武帝平闽越之战公元前111时候行军路线,所以在此之前已经形成。此前古人不知踩了多少个年头了。

福州出城古道都是难与险并存的,被人视为畏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到任福州太守,写了“闽道难”:

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阨(同厄,[è]险要的地方)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huán] 缓),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古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侧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其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蠼liú)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蝼,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被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

  曾巩写实的“闽道难”,相比李白的《蜀道难》,闽道更有搏命之险。这是曾巩《道山亭记》描述“闽道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