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蒙山,黑颈鹤的冬天

(2017-02-08 12:41:13)
标签:

杂谈


太阳渐渐落山,霞光将大海子湖边的草甸、山岗映得一片金黄,蔚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一群黑点,黑点渐渐向湖边降落,汇聚成一条优雅的黑色弧线划过半空,渐渐地看到了一对对舞动的翅膀,听到了越来越密集的“哦哦哦”的叫声,是一群黑颈鹤回来了,它们排成一线,有秩序地降落在大海子湖边一片浅滩上,在湖边站成一排,亭亭玉立。随后又有一道道黑色的弧线滑落到湖边,越来越多的黑颈鹤回来了……

乌蒙山,黑颈鹤的冬天


这是2月1日傍晚记者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大海子湖看到的黑颈鹤归宿湖边的情景,在呼啸的寒风中,感受到了《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描述的境界。

黑颈鹤是被称为“鸟类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称为“藏鹤、高原鹤”,大山包乡村民们把它称为“雁鹅”,全世界仅有8000多只黑颈鹤,到大山包越冬的就有1300多只,为国内已知的最大黑颈鹤种群,乌蒙山中3000多米海拔的大山包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黑颈鹤之乡”。

2日凌晨,天未亮,大海子湖西岸大堤上就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看黑颈鹤和日出的游客,喧闹声、鸣笛声和车灯惊扰了黑颈鹤,迫使它们提前飞离了湖边。太阳出来时,湖边已空无一鹤。

乌蒙山,黑颈鹤的冬天

“它们中午会回来的,1点钟我要去给它们投食。”年已6旬的护鹤员董玉南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捧着两大块豆腐到门外晾晒,黑里透红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董玉南是大山包乡车路村大海子村小组的村民。据她回忆,黑颈鹤来大山包过冬已经几十年了,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前,偶尔见到有人捕猎黑颈鹤,她都会上前阻止。1992年,她就被刚成立不久的自然保护区聘请为护鹤员,在守护黑颈鹤的同时,她还负责给黑颈鹤投食。有时从保护站领取的包谷不够黑颈鹤吃,她就把家里的荞麦、洋芋(土豆)背去喂黑颈鹤。其他人一走近黑颈鹤,黑颈鹤便会四散而逃,她一来投食,黑颈鹤便簇拥在她身旁。她与黑颈鹤成为好朋友。2004年以来,董玉南的儿媳陈光会接任护鹤员,她和儿子赵强也一起协助护鹤、喂鹤和打扫景区卫生,成了义务护鹤员。他们每天还要统计湖边黑颈鹤的数目,向保护区的保护站报告。

乌蒙山,黑颈鹤的冬天


“现在来的雁鹅比以前多了,我喜欢雁鹅,很好看!很热闹!” 董玉南向记者解释她24年守护黑颈鹤的原因。护鹤员的补助很微薄,全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湖边一个设施简陋的客栈“鹤来居”。客栈门旁墙上贴着一张用喂鹤照片制作的巨幅食宿广告,广告画面不仅有在雪地翩翩起舞的黑颈鹤,有正在喂食的陈光会,还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两代护鹤人家”。护鹤,成为客栈的招牌,也是他们全家的骄傲。

在大山包,爱鹤护鹤的人不只是护鹤员,爱鹤护鹤已经深入大山包所有乡亲的心。种有荞麦、包谷和土豆的庄稼地,是黑颈鹤最爱来觅食的地方,可没有人会伤害黑颈鹤。大山包乡还有一个黑颈鹤聚集的跳墩湖,记者2月2日来到鸡公山旁的跳墩湖畔,遇到跳墩河村12岁的男孩杨超,他正牵着家里马招徕骑马生意。

“会不会有人来打黑颈鹤吗?”记者问小杨超。

“不会有人打,雁鹅是国家保护的!”小杨超肯定地说。

小杨超自豪地还告诉记者,去年冬天他和爸爸杨德旺发现了一只翅膀折断了的黑颈鹤,就从家里找来纱布为黑颈鹤包扎伤口,然后一起把这只黑颈鹤送到派出所。

乌蒙山,黑颈鹤的冬天


大山包的村民们还较贫困,但冬春来临的黑颈鹤给村民们带来了脱贫的希望,许多村民开客栈或进行骑马服务,当地政府也把乡政府所在地打造成一个漂亮的旅游小镇。但是蜂拥而至的游客、简陋的景区设施、稍显混乱的管理,威胁着黑颈鹤们飞翔万里才找到的世外桃源。而护鹤与种植、退耕与补偿等方面的矛盾,也让村民们十分纠结。有村民告诉记者,前两年当地大量种植玛咖,因为食物减少,来大山包的黑颈鹤减少到几百只,去年以来因为玛咖价跌而恢复种粮食后,来大山包的黑颈鹤又增加到1000多只。

大山包凛冽的寒风中又传来黑颈鹤们急促的鸣叫,似是欢快,又似是焦虑,为这美丽而又珍贵的家园。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