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青少年打开“语文新空间”-光明日报-光明网
为青少年打开“语文新空间”-光明日报-光明网
【今天我们如何写作文·大家谈①】
【开栏的话】
在近几年的高考改革中,“语文”成了改革重点。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起,北京高考语文由150分增加至180分,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权重”在明显增加,而作为语文考试中分值最大的“作文”,自然受到老师、家长与学生的重视。
本报今日起推出《今天我们如何写作文·大家谈》系列报道,约请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今天如何写作文”,并探寻突破之道。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这一话题。
投稿邮箱:chudenny@126.com
近日,一场以“唤醒语文的耳朵”“破门越界——打开语文新空间”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针对“新媒体时代的青春写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今天如何写作文”等热点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认为,培养语文素养和“拿高分”并不冲突。学生有他们自己的“语文生活”和“语文圈子”,这个圈子通常由“课外书”“网络”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组成,但往往这些才是让语文能力成长、滋生创意的重要土壤。会后,记者就语文写作问题采访了温教授。
作文教学如何摆脱重重“套路”
记者:当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教学生模拟抄写,用记套路、背范文的方法来对付高考。请问对此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记者:据了解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不重视文学和审美的教育,作文课也几乎全是写议论文,很少写记叙文、抒情文。为什么会有这种偏向?
作文写出“创意”有多难
记者:就青少年写作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您觉得最缺少的是什么?还有,您怎么看待“创意写作”?
记者:您认为学生作文要写出创意,老师们应该如何指导?
温儒敏:“读书养性,写作练脑”,写作训练背后其实是思维训练,写作能力好,必定要脑筋清楚,思维活跃。那么想让作文有创意,除了解开束缚,关键还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我最近写了篇论文,提到培养读书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其实也是作文教学的“牛鼻子”。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多读书,适当练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现在的学生读书太少,语文课无论怎么折腾也都是难以奏效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读书风气冷淡,很多语文老师也不怎么读书了。再加上网络多媒体很方便,备课无非是东拼西凑,那就更不用读书了。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我建议语文教学不要滥用多媒体,语文老师还是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当“读书种子”。没有这一条,语文课作文课的水平提升就只是空话。(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