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机不会消失 每家每户都会云计算
(2009-04-21 22:49:39)
标签:
电脑机械运动每家每户台式机骆磊云计算it |
分类: 《互联网趋势》连载 |
本文节选自《互联网趋势》第二章:硬件趋势,如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骆磊。本文略有删节。
台式机不会消失每家每户都会云计算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计算机的时候,都会首先考虑购买笔记本。2008年6月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的研究报告称,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3100万台,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35%。同一时期的台式机出货量却在下降。据预测到2011年,台式机市场发展将会以3.8%的比率逐年降低,而笔记本市场则将以 16.1%的比率逐步扩张。
依此数据,不久之后,笔记本出货量将会远远超出台式机,成为各PC厂商盈利的主要来源。台式机或将最终被笔记本电脑取代,彻底消失。
于是很多人开始讨论,台式机将被笔记本取代。短期来看,的确如此。随着价格不断降低,笔记本和台式机之间的价格不仅越来越小,而且性能差别也不不是很大。笔记本的体积也要比台式机小很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计算机的时候,如果价格相当,一般人们都会选择笔记本电脑。今天正在广泛出现的上网本便是证明。
让我们先看一下未来的生活吧。
在今天,我们一直在讨论,回家到家前,家中的空调已经事先调好温度,浴缸中已经放好了水。进门的时候,门禁系统甚至会自动认识你是谁。要实现所有的这些,家中的家电必须智能化,需要一个电脑进行集中的全面控制。
这个电脑集中控制着家用中家电的小东西是什么?他不是台式电脑吗,如果不是,但他却在家中一动不动。这个小东西可能就是家中的“云”,其他家中的设备与这个“云”相连,共享它的运算能力。
笔记本呢,在哪里?他是被不断移动的。
他被更小的移动设备取代了,这种设备有可能是手表、或者是戴在耳朵上的眼镜,当然也可能是穿在身上的衣服。
但台式机却仍然存在,只是可能变得更小,速度更快,功能更加强大。当然也有可能电视就是电脑,因为电视屏幕是取代电脑屏幕的最佳设备,并且将台式机主机的零件装进电视中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的电脑体积已经很小。
未来在我们每个人家中,都将有一台计算机24小时接入互联网,我们可以从外面的自己随身的终端设备访问到家里的计算机上,获取或则同步数据。
机械部件将越来越少
总的趋势来看,电子计算机中的机械设备或者运动将越来越少,促使机械运动在电子计算机中越来越少的原因有三:
机械运动产生噪音,并耗费巨大能量
目前存在于计算机中的机械运动多是圆周运动,主要被应用于存储和散热设备。
在我们普遍使用的家用PC机中的存储设备主要是光驱和硬盘。光驱中的光盘如果需要正常工作就需要用马达驱动光盘高速转动才能进行正常的读写,硬盘在工作中也需要马达驱动磁盘转动才能执行数据读写的任务。
随着数据量的提升,为了增加存储设备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于是不得不依靠提高磁盘或者光盘的转速。但同时不仅增加了能耗而且也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和噪音。
计算机的电子设备在工作中会产生巨大热量,散热就主要依靠风扇。在家用计算机中,风扇主要位于电源、处理器和显卡上。随着计算机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增加散热效果就主要依靠增加风扇的功率以提高转速,产生更大风能。于是在产生巨大噪音的同时又耗费了更多电能。
机械运动存在物理极限,并易发生物理磨损
前文已经叙述,目前计算机机械运动多是圆周运动。为了提高存储的读取和写入速度主要依靠提高驱动器磁盘的转速,而散热风扇也是如此。但随着圆周转速的不断提高,在读取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几率越来越高,由于高速转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物理磨损,因此可靠性不断降低。
3、机械运动效率低,新技术层出不穷。
耗费同样电能下,电子方法提升的计算机性能要远高于机械运动。以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为例,其运算速度不断提升,功耗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增加的功耗与运算速度的比值要远小于风扇提升功耗与散热效果的比值。
计算机的热量不断增加,机械运动效率低,目前传统的风扇散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产生的巨大热量,各种新的散热技术层出不穷。
以散热为例,一些类似空调制冷的技术开始被应用在计算机的处理器散热之上。一般多是利用一种液体循环过程实现冷热交替散热。
除此之外,在提升处理器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以减少发热量也是主要的趋势之一。
硬件趋势总结
通过前文的叙述,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趋势: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改进,计算机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而耗电量将越来越少,甚至一颗纽扣电池便足以为计算机提供电能,当然也可能自给自足。最终机械运动将从电子计算机中彻底消失。
在这些计算机大趋势的影响之下,一些新的产品和技术将层出不穷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提高计算机性能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也可能彻底抛弃晶体管的二进制工作原理,以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的速度。
在第四章中,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阐述。
本文节选自《互联网趋势》第二章:硬件趋势,如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骆磊。本文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