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最近也许有点失眠,他在睡觉前一定会心算自己的股票价值多少美元,然后再换算成人民币。
当发现甚至无法准确的计算出自己的财富时,没准又会爬起来用计算器重新算过一便,说不定他还会埋怨计算器能够支持的位数太少,而索性自己写一个几十位数的计算程序。
以上的场景只是猜测,但李彦宏一定会在入睡前根据股票的涨跌计算自己的财富,这是人之常情。
进入11月,百度的股票又超过了100元,11月陈怀南离职,百度股票涨到了110元以上。12月,几乎是周韶宁离职的同时,百度股票涨到了120元以上。李彦宏的个人财富也随之增加。
11月21日,Google股价收盘首次突破500美元大关,收于510美元。受此影响,百度的股价也稳稳站在100美元之上,收于116美元的近期新高,市值为39亿美元。
乐观的美国分析师预计,随着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Google股价在十年内可能突破1000美元。
那么百度的股价是否也将随着Google水涨船高?答案是肯定的,除非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全面超越百度。
9月,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2006年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百度的市场份额为64.5%,Google则为20.6%。
正望同时发布的Google和百度在北京地区高端用户中的市场份额显示:百度为45.1%,Google为43.7%。
这份报告只是统计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数据,而在其他二、三级城市,百度的市场份额可能远远超过64.5%。至于Google,可能相当多的人连拼写都不会,而谷歌这个名字更是不被广大网友所接受,甚至遭到抵制。
我的一位朋友在重庆办了一本网络游戏杂志,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说,自己现在弃Google用百度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读者和用户大部分都是在用百度,自己用百度更容易理解用户,更容易推广自己的杂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度用户的分布和用户转变的方式及过程。
虽然有一部分人弃Google而用百度是由于前者经常连接不上,但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的同事金磊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接近Google的消息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周韶宁曾于几个月前向Google总部提交了一份本地化方案,其中涉及到中国公司的架构设计以及市场策略,但是Google总部认为策略过于激进,并且可能影响到其在全球的整体品牌形象而最终否定。"
显然周韶宁离职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Google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是十分顺利导致业绩下降不得不郁闷离职。
如果从单纯的互联网业务来说,Google更加专注,他完全专注于搜索,而百度则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搞起来了社区内容建设。
按说专注应该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但Google和百度的对比结果却似乎事实并非如此。
百度的的社区产品,例如百度知道,贴吧,以及刚刚推出的BLOG产品都为其产生了很多搜索内容。
Google所谓的"不依靠人力,完全依托于机器"所产生的搜索结果,却常常让我从百度社区产品的搜索结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也许正是Google秉承的这一固执理念,至今Google没有推出和Baidu一样类似的依靠大量人力的产品。
不幸的是,Baidu却用机器为千百万用户提供了一个并不需要多少本公司人力进行编辑维护的社区产品。
搜索引擎的实质是数据库技术,他将全互联网的数据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数据库,供用户搜索。百度自己创造内容的社区产品的数据库,还有谁比百度自己更了解呢。
我这里试猜测Baidu推出社区产品可能有另一个目的:百度需要一个巨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库。因为目前的搜索结果并没有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过统计分析,因此往往用户搜索后得到的内容往往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百度通过贴吧、百度知道、BLOG等产品产生的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
因此从技术和内容上来说百度的社区产品不仅为自己提供了技术优势,而且也提供了内容准确性优势。
社区产品是最具粘性的互联网产品之一,而当用户发现自己创造的内容被百万人搜索的时候,在虚荣心的唆使下这种粘性将成倍增加。
也许Google意识到了着一点,Youtube可能正是其走出的第一步。
但如何把两个产品结合在一起使其为其主业搜索服务,仍是google面临的巨大难题。毕竟视频是每秒25祯图象文件,尽管信息量大,但不可能通过文字的描述反应在搜索结果之中。
而BAIDU的产品拥有具体完整的文字描述,截止目前仍是搜索的最重要结果体现形式。
Google中国的工作语言是英文。但问题是中国的本土语言是中文,不是英文。搜索引擎中一个最重要的技术是对语言进行分析,从而产生搜索结果。
试想,一个连工作语言都是英文的搜索引擎公司如何做的好中国本土的中文搜索呢?
假若我是一个美国投资者,Google的效益这么高,而他在满是机会的中国却败给一个本土模式一样的baidu,甚至连总裁都因业绩不好而离职,还有什么理由不买这家baidu的股票呢?(骆磊/文)
当发现甚至无法准确的计算出自己的财富时,没准又会爬起来用计算器重新算过一便,说不定他还会埋怨计算器能够支持的位数太少,而索性自己写一个几十位数的计算程序。
以上的场景只是猜测,但李彦宏一定会在入睡前根据股票的涨跌计算自己的财富,这是人之常情。
进入11月,百度的股票又超过了100元,11月陈怀南离职,百度股票涨到了110元以上。12月,几乎是周韶宁离职的同时,百度股票涨到了120元以上。李彦宏的个人财富也随之增加。
11月21日,Google股价收盘首次突破500美元大关,收于510美元。受此影响,百度的股价也稳稳站在100美元之上,收于116美元的近期新高,市值为39亿美元。
乐观的美国分析师预计,随着网络广告市场的增长,Google股价在十年内可能突破1000美元。
那么百度的股价是否也将随着Google水涨船高?答案是肯定的,除非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全面超越百度。
9月,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2006年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百度的市场份额为64.5%,Google则为20.6%。
正望同时发布的Google和百度在北京地区高端用户中的市场份额显示:百度为45.1%,Google为43.7%。
这份报告只是统计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数据,而在其他二、三级城市,百度的市场份额可能远远超过64.5%。至于Google,可能相当多的人连拼写都不会,而谷歌这个名字更是不被广大网友所接受,甚至遭到抵制。
我的一位朋友在重庆办了一本网络游戏杂志,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说,自己现在弃Google用百度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读者和用户大部分都是在用百度,自己用百度更容易理解用户,更容易推广自己的杂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度用户的分布和用户转变的方式及过程。
虽然有一部分人弃Google而用百度是由于前者经常连接不上,但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的同事金磊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接近Google的消息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周韶宁曾于几个月前向Google总部提交了一份本地化方案,其中涉及到中国公司的架构设计以及市场策略,但是Google总部认为策略过于激进,并且可能影响到其在全球的整体品牌形象而最终否定。"
显然周韶宁离职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Google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是十分顺利导致业绩下降不得不郁闷离职。
如果从单纯的互联网业务来说,Google更加专注,他完全专注于搜索,而百度则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搞起来了社区内容建设。
按说专注应该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但Google和百度的对比结果却似乎事实并非如此。
百度的的社区产品,例如百度知道,贴吧,以及刚刚推出的BLOG产品都为其产生了很多搜索内容。
Google所谓的"不依靠人力,完全依托于机器"所产生的搜索结果,却常常让我从百度社区产品的搜索结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也许正是Google秉承的这一固执理念,至今Google没有推出和Baidu一样类似的依靠大量人力的产品。
不幸的是,Baidu却用机器为千百万用户提供了一个并不需要多少本公司人力进行编辑维护的社区产品。
搜索引擎的实质是数据库技术,他将全互联网的数据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数据库,供用户搜索。百度自己创造内容的社区产品的数据库,还有谁比百度自己更了解呢。
我这里试猜测Baidu推出社区产品可能有另一个目的:百度需要一个巨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库。因为目前的搜索结果并没有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过统计分析,因此往往用户搜索后得到的内容往往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百度通过贴吧、百度知道、BLOG等产品产生的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
因此从技术和内容上来说百度的社区产品不仅为自己提供了技术优势,而且也提供了内容准确性优势。
社区产品是最具粘性的互联网产品之一,而当用户发现自己创造的内容被百万人搜索的时候,在虚荣心的唆使下这种粘性将成倍增加。
也许Google意识到了着一点,Youtube可能正是其走出的第一步。
但如何把两个产品结合在一起使其为其主业搜索服务,仍是google面临的巨大难题。毕竟视频是每秒25祯图象文件,尽管信息量大,但不可能通过文字的描述反应在搜索结果之中。
而BAIDU的产品拥有具体完整的文字描述,截止目前仍是搜索的最重要结果体现形式。
Google中国的工作语言是英文。但问题是中国的本土语言是中文,不是英文。搜索引擎中一个最重要的技术是对语言进行分析,从而产生搜索结果。
试想,一个连工作语言都是英文的搜索引擎公司如何做的好中国本土的中文搜索呢?
假若我是一个美国投资者,Google的效益这么高,而他在满是机会的中国却败给一个本土模式一样的baidu,甚至连总裁都因业绩不好而离职,还有什么理由不买这家baidu的股票呢?(骆磊/文)
前一篇:陈一舟的纳斯达克梦想
后一篇:海缆断了 教你如何继续上美国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