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归零”|《东方人物周刊》4月特别策划主文
(2008-07-06 13:54:18)
标签:
财富归零杂谈 |
分类: 《东方人物周刊》 |
有没有想过,突然某一天,你的财富瞬间“归零”?
有没有想过,突然某一天,你的公司轰然“破产”?
有没有想过,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跌倒?
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一切发生了,你会如何应对?
是的,空想是敌人,但是,假想是朋友。
可惜,今天敢于主动“归零”,已经越来越少了,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越珍视,越不敢“归零”,哪怕仅是想一想,都顿生寒意。
这样,才最危险。
我们需要“归零”
文|本刊记者王长胜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风水轮流转;
经济学上,讲究资产的并购重组;
歌词里唱道,生活就是不断的从头再来。
是的,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一波接着一波。
即使,你还没有遭遇过公司破产、创业失败的彻底“归零”情况,但是,保持一颗时常“归零”的心态,也必不可少。
事实就是这样:公司轰然倒下了,一起倒下的还有一名企业家。究其原因,竟是因为他曾经的辉煌与成功,正是过去成功的理由成了今天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包袱”。
如何放下“包袱”,心态“归零”,成为每个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所以,有人总结说,第二次成功比第一次,更难。原因是,有了成功一次的经验,心态难以“归零”。不“归零”就难以进入新的财富分配及心智再生,事业也就很难实现创造性、持续性的拓展。
当然,“归零”带来的“从头开始”,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最不经济”。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很必要。这至少体现了一种敢于成功的勇气,因为它意味着敢于抛开过去的一切,任何昨日的辉煌与成就,都不足以成为我们今日前进道路上的资本。
当我们翻过一座山,就不要再希望赖在山巅上。
换一个角度想,“归零”也意味着不断转向。它也许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持续性的“成就”,但是,它所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形式的成功所不能替代的。敢于“归零”的人,才是真正敢于直面成功和失败的人。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转一行;活到老,转到老。不要回避“归零”吧,因为不论你转向何方,你的经验、能力、思维方式、认知结构,都在“归零”中得到不断训练和积累。即使财富可能“归零”,智慧却长相左右,只要你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一生。这是永不“归零”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犹太家庭的母亲启蒙小孩时,会问:“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你的财产被人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
一般,小孩会直觉地想到玩具、钱或是钻石、珠宝。
但是,母亲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这些,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史玉柱可以算是真正经历过“财富归零”的企业家,他在回顾自己财富起落时的总结,也许能为许许多多怀抱财富,不知所为的企业家,提供些许思路。
“如果用正数来表示一个人获得的成功,用负数来表示他为获得成功所付出的辛劳,那么,到头来,你的人生正负是相当的,得失‘归零’。如果一个人享有的福气可以用正数表示,潜伏的危祸用负数表示,福祸互倚,终究依然‘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