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

(2019-05-30 10:21:52)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此处所执之圭一般认为是天子所赐的诸侯之命圭,大夫出访,拿着国君的玉圭,以示代表国君。
      “如不胜”,朱熹注释为“如不胜,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敬谨之至也”,不胜其重,恭敬谨慎的样子。钱穆先生注释“本篇三言‘鞠躬如也’,一则曰‘如不容’,再则曰‘屏气似不息’,三则曰‘如不胜’, 皆形容其谨”,鞠躬如也在本篇出现三次,都是形容恭敬谨慎的态度。
      “上如揖,下如授”,圭捧在手中,举多高合适?上不要超过与人作揖的高度。下不要低过递东西给别人的高度。举得太高,对对方不尊重;放得太低,又显得太谦卑。
      “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
      “蹜蹜”, 读音sù,小步快走的样子。“如有循”,好像地上有一条线,走路时沿着这条线往前走。
      “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要献上礼物,呈上礼单,把东西都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享礼”。“有容色”,就是神色放松下来了,钱穆注释“言和气满容。不复有勃战之色”,脸上不再有战惧之色。
      “私觌,愉愉如也”, 觌:dí,会见的意思。朱熹注释为“私觌,以私礼见也。愉愉,则又和矣”。 正式朝聘仪式结束,以私人身份与他国君臣相见,则非常轻松愉快。
      本章的译文的,(出使他国)手持玉圭,恭恭敬敬的,似乎不胜其重。上持时不超过揖拜的高度,下持时不低于授物的低度。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脚步细碎规整,好像沿着线在走似的。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本章的内容中,出使别国的过程中尊敬谨慎的表现都好理解,但是“战色”,也就是畏惧的情绪容易出现理解上偏差。由于“私觌”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可见其畏惧的对象并不是他国的国君,所以“战色”的对象更多的由于所持的圭,也就是所代表的自己国家的国君。
      对章的内容记述的是孔子为君出使别国的礼仪,朱熹引用了晁说之的话,“孔子,定公九年仕鲁,至十三年适齐,其间绝无朝聘往来之事。疑使摈执圭两条,但孔子尝言其礼当如此尔。”认为孔子并没有出使过齐国,“使摈”“执圭”两章可能都是孔子教授弟子习礼,应该如此如此,弟子由孔子所说记录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