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读音为bìn,朱熹的注释为“主国之君所使出接宾者”,也就是作为主人一方的国君安排的负责招待贵宾的官员。春秋时期的外交礼仪,主客双方都要安排熟悉礼仪的官员做摈相。主人这边的叫摈,接待宾客;客人那边的叫相,辅相行礼。
“色勃如”,钱穆的注释为“变色庄矜貌”,也就是脸色立即显得庄重、矜持起来。
“足躩如”,躩读音为jué,跳跃或快步走的意思。钱穆对于“躩如”的注释与朱熹的一样,但解释的更详细,“躩如,盘辟貌。盘辟,犹言盘旋、盘散,谓如临深履危,举足戒惧,必择地始下,不如在平地之常步。或说:躩,速貌,不暇闲步也”,简单说一种解释为举手投足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另一种解释为走路步伐很快,一点闲庭信步的感觉都没有。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足躩如”应该是时刻准备,随时欲动的状态。
襜:chn,整齐之貌。
“翼如也”,朱熹的注释为“疾趋而进,张拱端好,如鸟舒翼”,形容走路时如同鸟儿展翅滑翔一样平稳而迅速。
本章的译文是这样的,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趋步前行时,像鸟儿展翅滑翔一样平稳而迅速。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再回首致意了。”
本章的内容活灵活现的描写了孔子受命接待贵宾周全的礼数,从迎客时的快步前趋,到送客时等到客人不再回头,从脸色庄重到衣服前后摆动整整齐齐,每一个细节体现出的都是对客人的尊重,正所谓“为礼不敬,吾何以观之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