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朱熹夫子引用了范祖禹的话注释本章,“颜子闻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颠沛未尝违之。如万物得时雨之润,发荣滋长,何有于惰,此群弟子所不及也。”颜回对于老师的教导能心解力行,从不懈怠,这正是其他弟子做不到的,也正是孔子赞叹颜回的原因。
钱穆先生对于本章的注释重点强调了对“语之”的理解,“然读者易于重视“不惰”二字,而忽了“语之”二字。盖答问多因其所疑,语则教其所未至。闻所语而不得于心,故惰。独颜子于孔子之言,触类旁通,心解力行,自然不懈”。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导多是因为学生所存疑惑,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而学生之所以“惰”则是因为对于老师的教导无法领会、没有心得。只有颜回对于孔子的教导能做到“触类旁通”、“心解力行”,自然不会懈怠。
对于老师的“语之”,为什么会出现“惰”呢,而能“不惰”的却只有颜回能做到呢?对于老师的教导,大部分人都能认真听,但是能从中认真领会、思考,结合自身实际与现实社会身体力行的又能有几人呢?所以所谓的“不惰”更多的应该是心解力行中的“力行”,能通过“力行”再检验所学,能不断温故而知新的,也许只有颜回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