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019-02-23 09:48:54)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就是六乐中的《大韶》,属于舜时的古乐曲名。至于为什么在齐国能听到《大韶》,周分封诸侯时舜的后代是被分封到陈国,国君姓妫,到陈厉公时,有个儿子叫公子完,即陈完在公元前672年为避祸逃到齐国,将《韶》乐带到了齐国。陈完逃到齐国后,其后代改姓田,最后夺取了齐国的政权,史称“田氏代齐”。陈完的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完为齐敬王,庙号世祖。
      “不图”,就是没有想到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朱熹注释“《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按朱熹的说法本章的内容就应该是“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程颐则认为“三月”是对“音“字的错误抄写,本章的内容应该是”子在齐闻《韶》音,不知肉味。”这些注释都是想解释孔子不应该出现的心凝滞于物的问题。
      看看钱穆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很透彻!“本章多曲解。一谓一旦偶闻美乐,何至三月不知肉味。二谓《大学》云:“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岂圣人亦不能正心?三谓圣人之心应能不凝滞于物,岂有三月常滞在乐之理。乃多生曲解。不知此乃圣人一种艺术心情。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此亦一种艺术心情。艺术心情与道德心情交流合一,乃是圣人境界之高。读书当先就本文平直解之,再徐求其深义。不贵牵他说,逞曲解。”精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