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三月”,很多地方都是按三个月来解释。朱熹引用了程颐的话“三月,天道小变之节,言其久也。”意思就是说三个月为一个季度,气候也会有所变化,以此来比喻很长的一段时间。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颜回能够长时间不违背仁德的原则,其他人则内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罢了。”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释道,“三月,言其久;仁者,心之德。心不违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日月至焉者,或日一至焉,或月一至焉,能造其域而不能久也。”所谓心不违仁的意思就是做人不会因为私欲而放弃自己做人处事的标准,其仁德始终如一,没有须臾离也。日月至焉的意思就是有些人或一日或一个月能达到仁德的境界,但是无法长期保持这种境界。
对于三月不违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颜回能做到三个月不违仁,时间再长就坚持不住了,而孔子的其他学生则更短,只能保持仁的境界几日或一个月,故孔子感叹颜回“好学”;另外一种看法并不同意第一种解释,认为如果只能保持三个月不违仁,是不足以让孔子感叹“好学”的,其“三月”是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都保持仁德的境界,足以说明不论再长的时间颜回都不会出现违仁的情况的,也就是说从孔子的评判看,颜回已经达到了圣贤的水平。
不论是已经达到圣贤的水平还是在向这个目标始力奋斗,都要始终保持“好学”的状态,才能确保自身的修为不退步,也就是说求学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