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2018-12-19 22:18:06)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语学习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处”,不能接受的意思;“不去”,不去摆脱的意思。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中的“造次”是急促、仓促的意思,“颠沛”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狼狈困顿、漂泊不定的状态。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去摆脱它们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其名声呢?君子时刻都应该以仁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怕是一顿饭的时间,最紧迫的时刻,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的标准去办事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一句,换一个角度解释贫与贱是人们所厌恶,君子如果是由于坚持仁道,反而贫与贱,不会去抛弃仁德,以摆脱贫穷与低贱。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于“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一句是这样注释的,“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也就是说自古以来读书人所重视的名声,前提条件是君子之实,如果贪图富贵、不能甘于贫贱,就会丧失仁德之心,也就离君子的标准渐行渐远了。
        本章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造次颠沛”,意思是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近义词还有颠沛流离、流离颠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