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寿司的经营哲学

标签:
时尚文化 |
分类: 管理 |
《寿司之神》的纪录片不仅彻底改变了对寿司的看法,而且也使我体验到了小小的寿司中所折射的经营哲学。
寿司原本确实也如我所想是一种日本的传统小吃,但厨师二郎却将寿司做成了尊贵的品牌。名至实归地获得世界著名的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三颗星的最高评鉴,二郎也以85岁高龄成为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他的寿司一客要价达上万台币!而迄今为止,他的餐厅也只有十个座位而已,真可谓是全世界最袖珍最高级别的餐厅。
那么,厨师二郎所捏的寿司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以致于吸引了全世界的顶尖食客兴致勃勃地光临这间小小的店铺呢?
美食评论家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二郎寿司的奥妙就是:极简的纯粹。
且看镜头中那小巧玲珑、多姿多彩的寿司,首先就会被不同寿司那诱人的品相勾起强烈而浓郁的食欲。虽然貌似简单,但一路看下来就会发现,这简单中已然蕴含了纷繁复杂的过程,是复杂的简单呈现而已。
这复杂首先体现在厨师的制作技艺上。二郎寿司店的学徒要十年才能出师,以致于最短的学徒工干了一天就因吃不了苦逃走了,由此可见厨艺要求的精湛与复杂。
其次,就是对食材的精挑细选。做寿司的食材主要包括金枪鱼、三文鱼、虾、章鱼和海带等,他们都从多年合作的供应商那里挑选最好的,并且是主厨亲自去挑食材。据纪录片中介绍,二郎一直坚持亲自跑市场挑食材,直到他70岁高龄,患心脏病不能去市场为止。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一位气质优雅的老者风度翩翩地走向镜头,令人称奇的在于他原来只是一位卖虾者,但却是一位极有性格的卖虾者,因为他只挑最好的虾来卖,如果那天寻不到好虾,他宁愿不进货。可以说,二郎寿司是一群追求极致完美的人所造就的极致产物。可想而知,与这样的供应商合作二郎寿司的品质至少在基础食材上已经是上境界的最好的食材了。
最后就是寿司的口味。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为了确保寿司至始至终无与伦比的美妙口感,二郎不仅以85岁的高龄,仍然坚持亲自为顾客捏寿司,而且还经常和其他厨师在一起品尝寿司,品味道品口感,并讨论让寿司更美味的改进措施。当一件比顾客预料的还要好得多得多的产品展现在眼前时,大多数顾客的反应恐怕只有情不自禁,放下矜持,顶礼膜拜了,呵呵。
因为店铺小,能接纳的客人数量很少,所以想到这里品尝寿司的顾客往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到下一个月才能就餐,但即使如此,二郎厨师也没有扩大店面的打算,因为怕店面大了影响现有的服务品质。
等待就餐的时间虽然和其他餐馆相比简直可以用漫长来形容,但是,如果能如愿就餐的顾客,多半会觉得心满意足,意犹未尽。但凡能耐心等待的食客都是二郎寿司的有缘之人,而二郎也从不会让这些有缘人失望。为了让顾客能够有最好的就餐体验,二郎用多年的时间琢磨出上菜的顺序,首先是经典的金枪鱼、三文鱼等食材组合;其次是当天最新鲜的当令海鲜;最后是海鳗、煎蛋等。食客进食每一口仿佛都是在品味二郎的厨艺理念,一客寿司宴要为每位食客捏20个精心搭配不同食材的寿司,真可谓美味纷呈,难怪食客们到离开时,都像朋友一样与二郎握手问候并道别,乘兴而归。
二郎说:“一旦你投入职业,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他的感悟充分体现了:最高的境界往往就是最简单本源的境界。看二郎做寿司,就像艺术家在进行行为艺术创作,如此醉心、执着。他全身心地热爱寿司,据说,他很不喜欢休假,因为他觉得漫长的假期会将他和他心爱的寿司分开,只有当他站在寿司操作台前,他才能体会到作为一名厨师刻骨铭心的存在感。由此可以想见,如此热爱寿司的厨师,他制作的寿司一定是美味绝伦的,因为每一个寿司中都融入了他的热忱与爱。
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二郎的背影,如此稳健、矫健而自信,根本不像一位85岁的老人。我想,这也许因为他是有信念、有追求的人,他要为食客们捏最美味的寿司,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心境让这位老人总是那么充满活力。
显然,二郎厨师具备上上述全部特质。其实,岂止是伟大的厨师,这些特质某种程度上适用于任何行业,或者说,任何行业既然是由人来从事,就应该回归于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哲学。
对于二郎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什么食神之类的至高荣誉,而是因为热爱做寿司,并因此而潜心努力要做最好的寿司,不知不觉中就达成了令人羡慕的那些名和利。正因为如此,迄今已85岁高龄的二郎没有沉醉于扑面而来的名与利,仍然在全心全意亲自操刀为顾客做寿司。看到镜头前的二郎在娴熟、认真地工作时,顿时觉得这位老人是如此的高贵、优雅,富有魅力。
二郎寿司店在取得如此令人称奇的成就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它独特的经营哲学,那就是不遗余力地专注于品质的不断提升,敬畏市场,但绝不谄媚市场,在宁静安详中将所有的爱与热忱都融入了每一个鲜活灵动的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