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非科班出租车司机麦莎经历汽车 |
分类: 闲聊人生 |
回滩上的航班抵达时已经很晚,打个车去酒店。
司机戴顶棒球帽,动作比较麻利,上车后问俺去哪里,俺报了地点,老兄跟俺商量:我不能选择客户去哪里,但能不能麻烦你跟调度说去川沙,因为我等了6个小时...俺没有等他说齐,理解了,说OK,俺来跟调度说吧...调度当然知道我们在搞什么鬼,但俺坚持他也不好说什么,出具了短途限时单据给司机。
出发后,司机说了一些多谢诸如此类的话,俺听着听着问了句:你以前做什么的?干出租多少时间了?司机的回答印证了俺的猜测:才干两年,果然不是个科班司机!
老兄逐渐就开始聊他的历史,他以前自己有车,在90年代后半叶开始做海鲜水产生意,在2000年后和朋友到珠三角投了150万,承包了一片海域养殖海鲜,结果麦莎一来,全砸在海里,颗粒无收。后来没有办法,把车等都卖了,试图东山再起,结果老婆不让,加上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便回了上海,干起了出租司机的营生,把祖传的一个18M的市中心小房子租出去,在磁悬浮起点站附近买了一套房子自住。
透过谈吐,特别是评论的部分,可以看出此人的阅历。俺对这个司机来了兴致,引导到一些评论的点,大概是这么几个:
1.对麦莎给他造成的巨大损失,怎么看?
2.对滩上的房价(永远的话题),怎么看?
3.以前自己有车,现在开出租车挣钱,怎么看?
以下是他的回答:
1.当时的确很崩溃,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老婆天天唠叨。大概过了半年时间才慢慢调整过来,因为自己必须坚持住,如果自己倒了,家肯定就完了,现在家里偶尔还提起那段光辉最终惨痛的岁月,但现在的生活,自己没有什么抱怨。
2.如果自己当初胆子大一点,首付-抵押-首付-抵押...那么现在就发了。
3.有些时候心里有些不平衡,但这个不平衡是对自己的,不是对别人的。
以下是俺的理解:
1.有责任感的滩上男人或其他地方的男人,值得尊重。
2.谈到“如果”,如果不是笑谈而是正式来讲,俺便不想听。
3.表达直接而坦率,也许是在外闯荡多年的人的共性。
果然是做生意的人,他跟俺算了一笔账:说如果搞定了调度,每天不用在机场排好几个小时的队,那么一天可以从PVG机场拉10趟客人,挣得肯定比现在多多了,他愿意每天给调度300大洋甚至更多。但实际上调度不敢,敢的话要丢饭碗的。
此外,因为调度只给了1个小时回到机场的限时,车上有客,他说不敢开太快,到酒店只剩下20分钟出头了,老兄早有准备,拿出后备箱的一个纸板,把后面车牌覆盖,说要20分钟飞车回机场,摄像头肯定要照下来,罚不起。
在没有能力去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设法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司机的做法俺很理解。
祝福他一路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