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对话销售 |
三个月前了吧,某个周末的午后,在女人街的二手电子市场闲逛,无意间撞入一间小小的店铺,立马把俺吸引住,音箱中的女声犹如天籁,地上,一副胆机微微透着红光,不紧不慢推着音箱,如丝缎般圆润的女声便弥漫在整个店铺里(别说我乱用词,感冒级别及以下的,你去听听吧;真发烧的主,那当我乱说)。
之前,也去很多的音箱专卖店听过,但不经意间的邂逅的确打动了俺,便生出念头买对回家听,呵呵,俺也是理性的人,自然会花点时间再去验证一番。再一个多月后,一来二去,店主便和俺认识,看她那架势,像是吃定了我,这笔生意没跑了的样子。但缺憾就是她的理论知识好像有些缺乏,只是一个劲地说好,但根本不问我想听什么(评论一:她,应属典型的产品销售)。
上周,终于做出决定,去搞定吧。价格一谈,我说想再去看看别人家的音箱(实际上是想去看看她给出的价格到底有没有很多的水分),便出了店铺,漫游起来,走到一个专卖二手音箱的店门口,看到音箱上贴了一张不起眼的复印的纸(评论二:后来发现这种类型的广告治俺这种人是绝了,18M如果有这些创意,那就不用那么大的市场推广预算了),大意是某本发烧杂志对店主的采访报导,京城最早的发烧友等等...便走了进去。是个夫妻店,老夫老妻,妻慈眉善目,温文尔雅;夫年老干瘦,不修边幅,坐在地上摆弄着一堆线材。
自然是说过来看看音箱的开头语,老太便说年轻人爱听音乐很好,说他老头当初怎么怎么地就迷上了音响,自己跟着听了多年,目前居然也是如何如何的道行。心里觉得这对老夫妻是行家起来(评论三:先在俺这种人面前建立专家的概念,知道俺吃这一套),老妻便把老头叫过来,作更专业的评说,说他如何来分频,如何求高、中、低音的平衡,俺自己掌握的一点HiFi知识的外延被一步步扩展(评论四:老头的实战经验让俺在那一刻认为,买老头的东西,至少不会大错)。
半个小时过去,怎么地吧...老夫老妻让俺重建了信仰(评论五:好的Consulting
Selling可以重建客户的信仰?),关于什么是真正好听的声音的信仰(你看不懂我的这句话吧?去老头老太那边站半个小时再回来看),结果是连功放带音箱的生意全给了老夫妻,且基本没有还价,在另外一个店铺苦苦等待我的产品销售被彻底抛弃。
回来装好一听,觉得还不如我的那对有源音箱的声音好听,林子路那首吸引住我的《白狐》再没珠圆柔绵的天籁之感,接着放陈洁丽、刘芳、樊桐舟的黑胶盘,也是如此。动态倒是十足,比较适合放交响乐,或放个意大利瞎子波切里的歌剧倒是挺不错。
一个多礼拜过去,俺还在“摩机”,希望某天能够找回初听的感觉,让白天被公事笼罩的俺,晚上回家后,泡杯茶,看本书,听听音乐,来个身心的放松。
找不回来了?被Consulting
Selling忽悠了?
-----------------------------------
以下内容为赠送,如果你也想弄副箱子听听的话。实战经验啊,对感冒及以下的人适用:
1)搞清楚自己想听“音”还是听“乐”,两者同时满足当是最好,但银子总归有限。起步时你得有“不可得兼”的思想准备;
2)胆机偏重人声,关灯放蔡琴的歌合适;石机动态更好,要爆棚效果吗?
3)去试音箱,切记带上一张自己听过,熟悉的碟试放,这样你才知道这套音箱的性格是怎样的;
4)如果你家里面积不大,请买小一点的箱子,全推开后声音也不至于影响隔壁,如果你买了一对大箱子,那么麻烦了,你功放只能打到1/2,很多细节根本出不来。
后一篇:更改博客标题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