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际评论 |
世界杯,中国最不民族主义
2010年6月11日环球时报社评
今天是中国在国际视线中黯淡的一天。当全球媒体聚焦“彩虹之国”南非的绿茵场时,人们会发现,那个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东方大国,却没有实力把它的11位球员送进这个世界最大的赛场。
1978年,中国人第一次通过闪着雪花点的黑白电视机看到了世界杯。从那时起,“大力神”金杯从没有正眼看过中国,而中国人每隔四年都会如痴如醉地关注它的去向。
中国走在全球化的不归路上,足球的耻辱证明我们不是无所不能。但即使一次次受挫,我们也无怨无悔。这个世界似乎总是国家越大就越有实力。但世界杯展示了与国家大小无关的栩栩如生的力量。
世界杯上经常出现一些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国家的名字,它还经常修正世人对肤色及各种美的概念。中国人在世界杯上为别人的胜利欢呼,感觉被边缘化的无奈和苦涩,这对习惯了快速崛起感觉的我们,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
中国老百姓看中国的足球联赛,可以时而心潮澎湃,时而心灰意冷,甚至发誓不会再看。但对世界杯的激情却从未减退。
中国足球水平可以被列入世界最落后的档次,但中国球迷却是全球最可爱的。很难想象,在未来的一个月里,除了世界杯,中国人之间还有别的什么更能产生共鸣的话题。
中国是拥有全世界最多球迷群体的国度,也是唯一的关注他国联赛、世界杯足球赛甚过关注本国球赛的球迷大国。全世界恐怕更没有任何一国的球迷,会像中国球迷那样,一面发誓不再看本国足球,一面又忍不住半夜三更爬起来观看比赛转播,还要忍不住说三道四一番。
如果说,足球世界杯是最民族主义的赛事,那么,中国球迷恐怕是最国际主义的一个群体。世界的重于本国的,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情感。有人会说,这是对本国足球的彻底失望所至;还有人会说,这是世界上对足球最淳朴的感情。其实,更确切地说,这应该是在过去30多年,中国人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世界情怀。
今晚,世界杯的第一场哨声就要吹响,让我们暂时忘记生活中的不悦和事业中的不爽,尽情地享受这个充满了世界情感的时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