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不能让中国百姓埋单
(2009-12-08 13:09: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际评论 |
低碳经济不能让中国百姓埋单
环球时报2009年12月8日社评
据专家估计,为了实现中国的减排目标,中国差不多每年要支付约780亿美元的增量成本,大约相当于每户家庭每年支付1100元。随着能源价格、消费水准的提升,这个成本还将越来越高。这是目前中国不少部门正在研究如何推出环境税、能源税和碳税的主要原因。
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有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一旦牵扯到低碳经济的费用,环保实践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要知道,在中国,许多人还没有用上抽水马桶,还渴望多留点钱给子女,梦想换个稍大些的房子,开上宽敞舒适点的小车,这些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要让这些收入本来就不高的人为自己的需求,支付更高的成本,肯定是有难度的。
即使在那些发达国家,低碳道路走得也并不顺畅。不久前刚刚通过碳税法案的法国,无论政府怎样解释碳税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然有高达7成左右的民众不赞成收取碳税。
目前,最让中国老百姓担忧的就是,企业会不会把自己要承担的减排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电力、能源等行业会不会借此提高价格;有关机构会不会出台新的收费规定……对此,政府应加大对涉及民生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控力度,同时也要增加价格机制的透明度。
有些产品或服务项目要涨价,也要把涨价的道理给老百姓说明白,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老百姓并非不能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他们要的是公正和透明。
应对气候变化,逐步征收碳税,无疑是中国的一次重大经济改革。衡量改革的成功,最终还是要看老百姓是否能够从中获益。气候谈判也好,低碳经济也好,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才能行得通,走得顺。依靠最基层的老百姓,让老百姓的环保动力免受打击,环境保护就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