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岛日本的前途会怎样

(2009-07-24 16:36: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际评论

孤岛日本的前途会怎样

 

    “被大海包围的孤岛”,这是我见到日本领土的第一反应。或许是这个概念已经早已在我脑海里扎根造成的成见,但无论如何,当航班顺着东京湾的上空飞行时,透过机窗,我看到是无边际的海水围绕着一片小陆地,海水涌动泛起的不同光线,好象那一波波海水随时都有可能吞掉这片陆地似的。

    随着飞机的缓慢降落,更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东京湾的依稀高楼、街区,一片片街区被海水、河水、湖水分割,感觉就是像在水中的一片片飘流着的大手帕,随时都有可能水漫过似的。这个时候,我的满脑子就想着,如果哪天气候再变暖,海平面再升高,日本会怎么办?

    当然,这些情景倒是不陌生,《后天》和《日本沉没》两部片子里的惊涛拍浪,已经来了一次影片模拟?两部影片的不同在于,《后天》是一部时政片,批评当局政府;而《日本沉没》完全是一部民族励志片。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对这部《日本沉没》有诸多泛道德化的批判,认为这种励志就是为日本对外侵略找借口。但是,只要心平气和地看看日本,就会发觉,孤岛似的日本实在是有无数种怨天尤人的理由。可惜,现实还是没有。日本远比与其条件相仿、甚至条件更好的大多数岛国要坚强得多,比如,马达加斯加、印尼、菲律宾、牙买加、新西兰,等等。

    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岛国曾站在世界前沿,一个英吉利,一个日本。英国凭得的历史机遇,日本凭得是民族韧性。对于历史而言,这两个曾站在前沿的国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对于中国的未来而言,这两个国家却无疑是四两拨千斤、花小钱办大事、抓机遇建强国的最好学习范本。

   中国人已经抓住了后冷战时代的这个历史机遇,能否把这个机遇转化成永恒的动力,就全凭民族韧性了。这一样还是得多重日本那里取经,尽管我们许多人心里依然难以接受“学习日本”这个现实。

当飞机缓缓降落,一片绿色在我眼前时,这种对日本惊叹的想法就更强烈了。我去过一些国家,大体看来,从飞机上看下去,有三种颜色,一是绿色,像日本、美国北部都是这样,全是树,一眼都是森林;二是蓝色,像挪威、丹麦那样,被海包围;三是黄色或灰色,就像中国这样,大片裸露出来的土地。不用说,当然所有人都会更喜欢绿色。而日本是在资源贫乏情况下,做得这些的。

    真正坚定我这个想法的是在去年底。观察了美国大选的全过程后,我曾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只有资源充沛(包括自然、社会资源)的国家,才能实现民主。但是,一位我所敬重的老师反问我两个问题,就把我问呆了:一是日本的资源也贫乏,为什么他们能实现民主?二是1620年五月花号登陆前,船上的做得一件大事,就是签一个契约。如果是中国人组成的船只到一个新大陆,登岸前会怎样?

    这个说法是让我经常想到日本模式的很大原因。尤其是在看了号称《菊与刀》之后最好的日本研究著作《日本小史》后,这种想法就更坚定了。作者肯尼斯韩歇尔在书中说到日本人的特点有这些:1、尊敬学问的力量,喜欢向别人学习;2、接受权威,不希望民主太多;3、愿意为团体牺牲小我;4、尊敬野心与成就,包括努力工作;5、强烈的民族主义感;6、接受阶层与个人之间的不平等。

    这些特征都是我们能够做到,也很有可能性、相似性能做到的,但是,现在却不做到。但或许人们又会问,如果为什么要做到这样?中国做到这样了后,会怎么样?这是后话。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下午4点35

                         抵达东京1小时后草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