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俄关系,民间热度急需升温

(2009-06-19 10:47: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际评论

中俄关系,民间热度急需升温

 

环球时报2009年6月19日 社评

 

      走过60年的中俄关系,正在奏响新的乐章。这一乐章要更加和谐、有力,并打动整个世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两国民间交往的旋律。

     在国家层面,中俄关系近年来稳定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在民众层面,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仍有待改善。

     中国百姓眼里,如今的俄罗斯人早已没有了当年老大哥的风采,似乎只是在北京秀水街采购的商贩、北戴河海滩上晒太阳的“***”;而在俄罗斯民众看来,中国人要么是莫斯科街头的“倒爷”,要么是在远东各地神出鬼没的无照商贩。这样的形象与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显然并不相符。

     如果中俄友好像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布罗夫所说的那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这项工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提升民间交流的热度,夯实国家战略关系的基础。

     推进民间关系,中俄两国政府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要克服中俄两国民众的心理障碍,道路还很长。一些中国人总想着历史上受俄罗斯欺负太多,在现实生活中,又总会看到在俄罗斯的华人常遭遇不公,难免会对俄罗斯人不信任,而腰包渐鼓的中国民众也有些看不起俄罗斯。

  一些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要么抱有警惕心,要么就是仍以老大的眼神来看待,而大批中国人近年来涌进远东等地寻发展、做生意,更增加了他们的担心。

     中俄文化、传统不同,发展水平也有差距,民众心灵的沟通难度很大。两国政府应对症下药,主动进行有效引导。中国知名学者闻一建议,两国应扩大交往范畴和交往城市,加大媒体交流,举行有组织的民间会晤和对话,对彼此间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充分、坦诚的交流,才有助于解决民间交往的不足。

     加强中俄民间交往还需要从一些具体的事情做起,比如,俄罗斯应尽最大可能惩治境内“光头党”对中国人的伤害,引导国内媒体对华报道的取向;而中国方面则需要更广泛地引进俄罗斯的音乐、文学和影视作品,让青年一代更多地接触俄罗斯文化。

     站在历史新起点的中俄关系,既要靠民众从基层推进,也应当让民众享受到双边关系升温的甜头,不能再让“官方热、民间凉;老年热、青年凉;政治热、经济凉”这种“三热三凉”现象延续下去。民间交往加深了,中俄关系就会再次迈上新的台阶。

可以想象,如果中俄民间交往能够像中美、中日、中韩那么火热,共同边界线达数千公里的中俄两国就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活力激发带,中俄相加构成的五分之一的世界将会更加稳定、更加欣欣向荣,这将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