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模式小胜美国模式

(2009-03-25 18:29:05)
标签:

中国模式

美国模式

杂谈

分类: 感悟世界


  中国方式,或者更加学理的讲是中国模式,到底能有多大的普适度?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倒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在那个“美国最小的博物馆”金贝尔博物馆里,全组人都显得有一些不耐烦了。要知道,对于我们这个来自东亚九国的媒体人来说,美国那段历史简直是不堪列举。试问哪一个东亚国家的历史不比美国长,又有哪一个东亚国家的博物馆里的东西不比美国更珍贵,又何谈一个“最小博物馆的东西”呢?


  所以,全组人都觉得,午餐后就回酒店吧,别再去看其他博物馆了。大家解散,爱做什么做什么去。这是个好建议,但是,对于大老晚来陪同我们的美国“世界事务委员会”官员、那位看上去差不多七十岁,但依然健步如飞的老太太Ann Heinz来说,会不会残酷了?


  我当时就说:“咱们这么做,会不会太不给面子了?”


  “NO!NO!NO!NO!”所有人都这样表态。那个陪同我们到得州的女官员Erica看似有点教唆了:“文,在美国,我们没有面子问题。”


  我说,“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的,当前这个面子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礼貌性的问题。”


  马来西亚的Sheahnee在笑,澳大利亚的Farah在一旁附和。Farah总是这样,永远都在表达看法,无论这种看法是否新的,是否有必要。同组的文莱人Aza甚至用荤段子悄悄取笑她,难道她做那件事的时候,还在不停地说法吗?


  Ann过来了,Farah果然非常直接地说:“Ann,你知道吗?所有人都非常累了,我们都想午饭后回酒店。”


  Ann开始解释,但似乎所有人都不在听。最后Ann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要是不跟我去,我就和你们决斗了。”


  这个时候,有人热情地表态要去,而另一些人都开始开怀大笑。另一位美国官员Marek则会意地对我点头。一周后,他越来越认可我的观点了。


  就这样,一场小“冲突”解决了,大家都去了下一个博物馆。


  但这个背后却折射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世界形势。回程的路上,来自香港的加拿大华裔Una坐在我边上,向我抱怨:“这点历史,还要那么热情地非要让我们看。”我于是把晚上回来后要写的几层意思解释给他听:


  第一,美国人的方式就是用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先给萝卜,再最后威胁要用大棒。Ann的“决斗论”是明例。


  第二,美国人自己的方式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这是Ann和Erica之间的分歧,Erica不想去,又不想采取我的“面子”方法,但也找不到自己美国人的方法。


  第三,西方人自己的方式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冲突。Farah的单刀直入的拒绝方式,显然差一点引起不愉快。而从历史上看,西方之间的冲突,比如,一战,是全世界冲突的主要内容,其根源就在于西方人的方式很难解决霸权之道。


  第四,中国人的方式有可能解决美国霸权问题,中国的未来将是超越西方思维的大国兴衰论的。为什么他们不早先采纳我的“面子”做法呢?


  这倒是一个中国方式处理世界事务的经典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