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苏州以园林为最,苏州园林又以拙政园为最,而拙政园又以夏日赏莲为最,于是几次去苏州我都没进拙政园,为的是等到夏日进去赏莲,辗转道把其他的小园林逛了个八九,直到最后初夏时,那天正下着入梅的小雨,若有若无,正是逛园林的意境,才掏了70元买了门票算游了拙政园。 其实转过的感觉有些失望,可能是之前的期待太高了,当然从门票不难叫人有这样的预期的,但实际不过如此,大约所有的传奇都是只是存在于人的想象里的,谜被揭开时多半是失望。 总体感觉拙政园面积是很大,但设计布局就远没有其他小园林精巧匠心了,整个院子大约三进,最外一进面积大约有1/2几乎是松散荒僻--不知道是原来如此还是建筑都毁了,总之存下的不多,布局松散除了芙蓉榭有些精巧,秫香馆几乎是全新后修的,只有个放鹤亭装点的立在园心的小山上,山上的树木长的异常繁茂得有些荒废之感 第二进园子大约占整个面积2/5的样子是拙政园最经典的景致所在,因为面积大,堂馆轩的规格也建的大,宽屋大堂没了小园林的精致。远香堂,倚玉轩成为半面园子的主体,一旁的香舟和见山楼虽然不大,确是拙政园最标志性的两景。要说有些匠心格局的还就数香舟边的小飞虹,小沧浪。这进院子前面有几进院落本是院子主人起居的地方,不过已经成了园林博物馆除了些图片展品已经实在不属于拙政园一部分了。虽然在茶室小院里还有苏州评弹表演。 第三进园子其实已经属于后园了,虽然有36鸳鸯馆,留听阁,浮翠阁修的十分精致奢丽,但在园中屈在一角也显的十分局促彷徨了,那塔影亭就基本是孤零零的被仍在后院一角了。院子西墙跟有个很大面积的盆景园,盆景虽好但不过是面积废物利用性质了。 拙政园估计风水不好,听说院子主人的命运就不怎么好,据说头一任王献臣老爷子修院子修了近三十年,修好了搬进去住了一天就死了,而那儿子回头只一夜豪赌就把整个院子全输给了别人(好象是留园的主人徐氏)。之后400多年,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太平天国占据苏州,忠王李秀成的王府就修在拙政园隔壁,拙政园就成了王府后花园,他喜欢第二进院子里的见山楼,曾经把办公地点就设在那,所以见山楼名气很大,后来太平天国兵败李秀成被缚,写下降书还是被斩,可谓英雄一世名节和性命都没保住。 现在拙政园已是一座空园,楼台虽在,可透着早就疏于打理,草木荒蓬蓬的长了百年没人修剪都有些挡着楼和风景了,虽然拙政园四时都有风景春时牡丹秋时红叶,但池塘荷花是江南园林的主打虽然初夏菏叶长的茂盛,不过据说要看见荷花就要7月中晚了。塘中的鲤鱼长的很肥。成团成队的旅游者来到这里,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导游用着同样的导游词解说着风景,走马观花的游览着这著名的园林,大约也就是走走看看,有个印象,到此一游也就完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