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于吃的 |
从平安大街一拐上了东四大街,对面的一个店面忽然吸引了我的视线,淡蓝色霓虹灯勾出"版纳印象--傣味餐厅".过桥米线,傣家小火锅..都是挺勾人的名字,叫我径直的过马路走过去.走到跟前到觉得店面其实挺小的,推门进去,先看见了竹子搭的竹楼似的2人小雅座,上面挂着牛皮镂空的挂灯,,不错,果然喜欢.再抬头一望原来里面还有一个小二楼呢.顺着窄窄的楼梯上去,恩这里更透亮,俯视下去感觉更好,,再一回身,呀,还一个包间呢,,里头好小巧呀,,叫我坐下就不想走了呢..---虽然不大,可从每个角度看都感觉不一样.就这吃了!
拿过菜单一看,我自以为吃过不少云南的菜呢,可这的菜名怎么又没见过呢.一问才知道云南菜和傣家菜不一样,后者调料更多,作起来更细致,,它这的店主要作的是版纳附近的傣家菜..从特精神的男老板那咨询了半天,点了:蜂窝土豆、芭蕉鱼、喃咪猪皮、云腿鸡油菌、竹筒饭、兰花肉片--几道..
云腿鸡油菌自然是吃的那云腿的香味了,,后来发现那黄色的油菌居然更好吃,,小小的一片上细细的好多条纹,吃起来也嫩.
喃咪猪皮,端上来一吃,就觉得老板肯定是晃点我,,这明明是虾片一样的口味,怎么说是猪皮呢?直到老板盛了一小片没炸的干猪皮上来看我才相信了,好神奇,猪皮还能炸成那么泡,那么酥,,粘着特有的喃咪酱味不错!据说那猪皮要冬天后开始作,在傣家屋檐下脱脂风干半年,不过一小快猪皮能炸整整一大盘子呢!
兰花肉片,介绍说是一菜两吃的兰花肉片,说是上面是一个味,下面一味..端上来上面一层红油的肉片,夹起肉片来吃,唉,肉好嫩呀,,怀疑的问,这是猪肉吗?还就是.没想猪肉能作的这么好吃,挑光了上面那勺一捞底下,哈,原来是豆花,吃到嘴里还是甜丝丝的--再回想下还真是俩味道,上面咸辣,下面嫩甜.据说是下面做好了,上面的上盘前现浇的,这兰花,其实就是豆花的意思.
蜂窝土豆,就是那种炸的特开花的样子的,里面都土豆钉,裹了蛋青炸的,工夫都在炸上了,这菜里面的土豆挺香的.
芭蕉鱼这是这的主菜了,盘子里两个绿色的包包.是用芭蕉叶包裹着草鱼肉块蒸的.鱼肉进了傣家特有的调料,味道很奇妙,反正别处是没吃过,有点类似五香,确又清淡一些..值得一尝!
最后来了一碗这的过桥米线,据说这的米线里额外加了鸭汤和骨汤味道也更贴近当地正宗的口味.,.光倒进去的小菜碟子就10多盘,那盛米线的钵子也很与众不同.吃起来感觉味道鲜,又不是一个鲜可以概括,汤上漂的芝麻加强了香味,细品又品出胡椒的味道,.夹出一片肝,好嫩呀!反正比别处卖的稀汤味道的过桥强出去不是一个级别了.
店里的瓜尖 小米菜都卖完了,好象每星期1时就能吃到--叫我把这俩菜名算念叨的记住了.下次就吃它了!
还有种竹桶紫米酒,本想狂喝一把,可一问22度呢,,缩了就.
吃下来人均大概3-40的样子--店里最贵的菜是77/盘的松茸,,没敢吃,不过想像下那传说中鲜嫩的味道!向往呀...
这小店的老板是俩帅哥,一个是住总的职员,一个是傣族的,一个沉稳一些,一个更酷一点.看着两个人就跟看这小店一样觉得精神,底下客人少的时候听见傣族的小服务员开玩笑说他老板名字叫"木村大葱"--问清楚了原来是穆春松,另一个傣族的姓的怪点,翻译过来大概是陈什么..的,底下老板,小服务员,和客人开心的聊在一起,零星的听一耳朵都叫人笑弯了腰,--反正这小店挺不一样的,叫我挺喜欢的.
对对,,说下电话吧还是 64005086 这店开张好象才1个多月就,生意挺不错的.看样子能发展的挺好/
拿过菜单一看,我自以为吃过不少云南的菜呢,可这的菜名怎么又没见过呢.一问才知道云南菜和傣家菜不一样,后者调料更多,作起来更细致,,它这的店主要作的是版纳附近的傣家菜..从特精神的男老板那咨询了半天,点了:蜂窝土豆、芭蕉鱼、喃咪猪皮、云腿鸡油菌、竹筒饭、兰花肉片--几道..
云腿鸡油菌自然是吃的那云腿的香味了,,后来发现那黄色的油菌居然更好吃,,小小的一片上细细的好多条纹,吃起来也嫩.
喃咪猪皮,端上来一吃,就觉得老板肯定是晃点我,,这明明是虾片一样的口味,怎么说是猪皮呢?直到老板盛了一小片没炸的干猪皮上来看我才相信了,好神奇,猪皮还能炸成那么泡,那么酥,,粘着特有的喃咪酱味不错!据说那猪皮要冬天后开始作,在傣家屋檐下脱脂风干半年,不过一小快猪皮能炸整整一大盘子呢!
兰花肉片,介绍说是一菜两吃的兰花肉片,说是上面是一个味,下面一味..端上来上面一层红油的肉片,夹起肉片来吃,唉,肉好嫩呀,,怀疑的问,这是猪肉吗?还就是.没想猪肉能作的这么好吃,挑光了上面那勺一捞底下,哈,原来是豆花,吃到嘴里还是甜丝丝的--再回想下还真是俩味道,上面咸辣,下面嫩甜.据说是下面做好了,上面的上盘前现浇的,这兰花,其实就是豆花的意思.
蜂窝土豆,就是那种炸的特开花的样子的,里面都土豆钉,裹了蛋青炸的,工夫都在炸上了,这菜里面的土豆挺香的.
芭蕉鱼这是这的主菜了,盘子里两个绿色的包包.是用芭蕉叶包裹着草鱼肉块蒸的.鱼肉进了傣家特有的调料,味道很奇妙,反正别处是没吃过,有点类似五香,确又清淡一些..值得一尝!
最后来了一碗这的过桥米线,据说这的米线里额外加了鸭汤和骨汤味道也更贴近当地正宗的口味.,.光倒进去的小菜碟子就10多盘,那盛米线的钵子也很与众不同.吃起来感觉味道鲜,又不是一个鲜可以概括,汤上漂的芝麻加强了香味,细品又品出胡椒的味道,.夹出一片肝,好嫩呀!反正比别处卖的稀汤味道的过桥强出去不是一个级别了.
店里的瓜尖 小米菜都卖完了,好象每星期1时就能吃到--叫我把这俩菜名算念叨的记住了.下次就吃它了!
还有种竹桶紫米酒,本想狂喝一把,可一问22度呢,,缩了就.
吃下来人均大概3-40的样子--店里最贵的菜是77/盘的松茸,,没敢吃,不过想像下那传说中鲜嫩的味道!向往呀...
这小店的老板是俩帅哥,一个是住总的职员,一个是傣族的,一个沉稳一些,一个更酷一点.看着两个人就跟看这小店一样觉得精神,底下客人少的时候听见傣族的小服务员开玩笑说他老板名字叫"木村大葱"--问清楚了原来是穆春松,另一个傣族的姓的怪点,翻译过来大概是陈什么..的,底下老板,小服务员,和客人开心的聊在一起,零星的听一耳朵都叫人笑弯了腰,--反正这小店挺不一样的,叫我挺喜欢的.
对对,,说下电话吧还是 64005086 这店开张好象才1个多月就,生意挺不错的.看样子能发展的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