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诗人“余地”的笔名没取好,殊不知“不留余地”却真的成为了现实。
余地为什么自杀?以下我会从相关报导中的隐含线索进行若干猜测。
1、余地最后的一段时间性能力出现了问题:
“余地妻子姚女士说,7月份她因为生孩子,在山东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国庆假期飞回昆明,却发现余地几乎每晚醉酒。”
从报导中看,余地经历了妻子九月怀胎性生活不便之苦,然而在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夫妻尚未“团聚”,而妻子在国庆期间飞到昆明,余地每晚醉酒,对性事似乎不感兴趣,对一年未动的飞过来的妻子不感兴趣,不得不让人觉得疑惑。
从“国庆期间飞回昆明”这件事情看,妻子早做好了“办事”的心理和生理准备,然而我们没见到余地有任何快乐,反而夜夜醉酒,只能理解为他的性能力上出了问题,诗人余地阳痿了,切掉了生殖器的人可以写历史,那就是司马迁与《史记》,然而没有性能力的诗人就不再是诗人,就不再“留有余地”。
2、余地是性能力骤然消失,还是从来没有性能力却飞来两子?
魔鬼一点看,在两个儿子出生后仅仅写了两篇博客,而且是5日和23日相隔半月有余的两篇,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照了两张精度极差的照片上网,写出来的似乎是诗歌,但仅仅也只是一些感慨,甚至是不久于人的感慨,没有体现出对孩子的爱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刚刚得子就自杀的角度来说,从邻居听到他们争吵的角度来说,从他突然要自杀结果真的自杀了来说,我并不认为他因得了这两子就感到幸福,甚至国庆飞来看她的老婆都没怎么着急去“摧残”,魔鬼一些看,我的这个猜测也不能完全排除。
尤其是死者父亲“余元福对儿子自杀没有异议”,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为什么没有异议?他当爹的难道对儿子的暴死一点都不怀疑?除非他早就知道儿子生不如死!
3、他是否移情别恋?
临死以前他们夫妻在吵架,为什么吵架却没有说,到底为什么而吵?金钱?女人?酗酒?确实费解,刚说了,要么是性能力有问题,要么就是他压根就不想和妻子上床,也许有人会说,会不会是妻子刚好来了月经,但我想任何一个妻子一年没有和丈夫做爱一定不会拒绝偶尔一次经期做爱,如果真是移情别恋倒也不是不可能,妻子知道真相后两人大吵,一时想不开而自杀身亡。
也不排除余地是张国荣式的自杀,同性恋的爱情无法得到世人的原谅,甚至觉得生了孩子也是罪过……
4、谋杀
“妻子夺下菜刀来,像哄孩子一样,好不容易把余地劝得安静下来。妻子进了浴室,差不多15分钟后出来,就看见余地斜靠在那张单人沙发上,血流了一地。”
请注意,在这个细节上我们注意到死者的妻子是摸过刀的,刀上定然有死者和妻子的指纹,为什么警方竟然能够“确认是自杀”?
有什么是外人不可能用刀砍到的角度?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是一场谋杀,杀人者冷静地洗完澡,把身上的血迹洗个干净,然后报警。
不得不提的是,报导中提到“姚女士吓坏了,打电话向余地最好的朋友张翔武求救,随后,她又拨通了110和120”……
注意,一个女人吓坏了,不知道先拨打110,而是先给一个男人打电话,再报警,如果说她真的惊吓过度忘记了如何打110和120,那更不可能在惊吓中如此牢固地记忆住一个男人的电话号码。
“朋友张翔武还曾经暗示姚女士注意余地的自杀倾向。 ”
这句话也叫人非常怀疑,妻子已经数月不在家了,作为好友采用暗示的方式告诉一个不在身边的人注意余地的自杀倾向非常让人费解,如果是余妻尚未回昆明前告知,这叫无事生事,说了也白说,如果是余妻回到昆明后告知的,那请问这两人的关系是否太近了一点儿?
如果是我,是绝对不会轻易排除谋杀。
5、余地江郎才尽,撑不下去了。
我的一个网站编辑朋友说,“最近诗人自杀的少了一些啊”。作家尚难以靠文字养活家人,一个不入流的辞职诗人竟然还能够供房并养起一癌症妻子,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所谓“经济压力不是问题”我看不过是硬撑。
诗人如果辞职专职写作,必然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背水一战,终于觉得自己已经江郎才尽,以后是无穷尽的妻子的治疗费,房贷,两个儿子的抚养费,与其落魄,不如在“后继有人”时来个自我了断,死后再炒作一把,让遗作变得值钱一些,顺便出出名儿。
综合以上,我对于死者自杀并不奇怪,我自己每每从窗口看下去都有一种跳落的冲动,多愁善感的诗人其精神状态更是异于常人,加上辞职写作,“事业郁郁不得志”,巨大的压力和酗酒导致阳痿,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于是一死了之。
如果是谋杀,我也不奇怪,一点都不奇怪,只奇怪警方为什么认定是自杀?
(以上全为推理,引号内容均根据报纸报导,如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这里先道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