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读崔自默《艺术沉思录》

沉思艺术,铸造人生
——读崔自默《艺术沉思录》
周明
《艺术沉思录》,崔自默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时间也磨人,把人的思维磨亮。我对小友也是老友的崔自默,认识就是这种感觉。
《艺术沉思录》,崔自默的新书。“美滴很”,崔自默的陕西话说得不是特别地道,但那乡情与友情,郁郁乎浓烈、盎然。
“靠小情趣和爱好完成的是小艺术。大艺术是一生忠贞不渝的追求,是整个生命的寄托”,自默的这话,我特有同感,深深打动我。崔自默日趋成熟,正在不断自我塑造、升华。
“谈艺就是说人”,“勤奋即天才”,没有曲折的人生、复杂的经历、非凡的付出、超常的勤奋,就不会有大艺术家,更不会有高明的“沉思录”。
2014年,我们一起去陕西户县考察农民画,还在西安举办了《世界名画家:崔自默》一书的首发式。“博物馆式”艺术家崔自默,不是偶然,可算个案。同年,我还写了一篇题为《成熟的善良,自己放生自己》的文字,短评崔自默另一本随笔集《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的出版,其中最后一段话是:“专心即专业。目标即成功。目标是方向,而不是距离。祝福崔自默,放大光明。”
的确,选择看似简单的路,却可能越走越难;选择看似难走的路,或许越走越精彩。“杂家”崔自默,他的人生与艺术道路,大概就是这个模样。他虽然是范曾教授的“开门弟子”,却完全是另一种选择,特立独行,别开生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的这句话,颠扑不灭。艺术大师,一定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大师的“大”,也一定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方无隅,大音希声。
平常不善于言谈,崔自默给我的感受似乎如此,但是每读他的文章,却总是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天下奇观的探索,一定是等待有心有力的人。天道酬勤,崔自默坚韧的开拓性,回报在学术上和艺术创作上。
这是第一本《艺术沉思录》。“绞尽脑汁的滴沥,无法比拟链式反应”,崔自默展示了这种写作的力量。有人生沉思录、哲学沉思录,也就应该有艺术沉思录。
“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是崔自默的文化理想。在这个大框架下,他尽精微、致广大,理工农医文、工农商学兵,多学科、多视角、多方法,感触宇宙、世界、人生。“敬畏心、感恩心、慈悲心、平常心”,“善即智”,“仁爱主义”,我很欣赏自默的这些论点。
艺术家的最高度,除了可知可见的有限的社会角色,就是他作品的思想。艺术最后拼的不仅是艺术本身,而是综合因素,艺术审美、哲学思想、文化信念、人生境界,等等。杰出的艺术家不会仅满足或停留于画面。思想如何通过视觉表达,是一大难题,崔自默进行了各种探索。 艺术思维、错觉美,化腐朽为神奇,理解生活、排解迷惑、消解痛苦,那,就是艺术人生,美好生活,诗意生存。“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走出一条浪漫之路”。
“令我欣喜的不仅是艺术本身,更有艺术之外的东西。同样,令我失望的也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之外的东西”,崔自默觉察着困惑、体验着思虑,虑而后能得。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过程即结果,结果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