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照见惟觉

(2021-07-16 21:59:49)
标签:

崔自默

照见惟觉

崔自默

 照见惟觉

照见惟觉


夜静,章草书《心经》,至“照见”二字,因连笔书,视之形如“觉”字。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比“看见”意蕴更为深湛、融通。

肉眼能“看见”,但能看见的角度即便再大,也总是有限的。我们俗人都是盲人,“摸点”(touchpoint)离事物真象与本义远得很。观点(viewpoint)即偏见,无论立场与结论多么明确,概莫能外。

“照见”,则是全方位的、广角度的、笼罩的,是圆览、是博观、是透彻,非肉眼凡胎所能领悟。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惟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金刚经》此偈把“眼”的层次和它们所能实现的境界区分开来。假如有所挂碍,心思不到,是不能想象那样的境界的。

佛的本义即“觉”,是见性明心。“觉”与“见”,有深切的关联。对于很多道理,一般人只能视而不见,是禅家所谓“睁眼瞎”。至于其缘由,说心性蒙蔽,也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觉与不觉,有时只是一层似乎不太厚的隔膜;但正如窗户纸,只要不去捅它,再大的风沙也吹不透。

再重的物体都能被风吹动,但是影子除外。

“照见”,既是主观照见客观,也是客观照见主观,更是主观照见主观,是内外一如,圆融贯通。

“照见吾心”,就是“觉悟”,如此,得以自信、自觉,自省、自策,明了前因后果,否则就很难脱离现实的形而下的泥淖,升华至形而上的高明、高尚与崇高。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智慧不断攀升,非一非异,殊途同归。

《照见》,是我常用的一方引首印章,上照下见,或许可算自造的一个字,“觉”的异体字。

 

 


 照见惟觉


照见惟觉

照见惟觉

照见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