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批评(0)

(2020-11-27 16:41:57)
标签:

崔自默

《论语》

《论语》批评(0

崔自默

 《论语》批评(0)


引子

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开始《<</span>论语>批评》了。

说“机会”,显然不是时间问题,因为以前有时间写过很多关于别的东西的批评。机会包括人生阅历、知识储备、写作兴趣、实际需求,等等。阅历和学问怎么才算够呢?想不想写和能不能写,也不是一个话题。

过了知天命的年岁,开始实践知足常乐,明白很多成就不是完全属于个人能够完成的。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集合作用。年轻人说国学,大多因为直接经验少,靠文字来理解释读,终归是浅层的文字般若。文字表达思想,思想又是什么呢?

回答有没有智慧与真理,基本等于解释什么是智慧与真理。实相般若,宛如述说西瓜在没有打开之前它里面的颜色,最终归于概念本身。般若意思是智慧,但又不等于智慧。语言与智慧和真理的距离,无穷远。好比一个人再有力气,也不可能抓住自己把自己举起来。内力不改变物体的外部运动,语言不解决语言本身的问题。

写作和理解都需要语言,无奈,言不尽意。语言只是工具,可是工具决定结果。祸从口出,说话能惹事,即便说话者本人未必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老学究明明知道很多东西说不清楚,却还会饶有兴趣地写,其原因何在?如果说是一种物质需求还好理解,其他理由似乎只能是精神上的。编造小说故事固然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技巧,而哲学思考则必然会升级为科学逻辑,一般学者就无能为力了。至于最终涉及社会与人性问题,则无法靠口头来解决,成王败寇,实事求是。

为什么会选择《论语》呢?因为它普及,属于大众哲学。其实,大众也是小众。大众问题往往由小众决定。导火索没有杀伤力,却能引爆炸弹。不恰当的比喻,可以启发思维,关键是思维者本身需要具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为什么不选择《老子》呢?这个问题好比问你为什么不左右手同时吃苹果和柿子呢,吃完一个再说吃另一个不好么,谁能同时呢?时间决定存在,急不得,慢慢来。

谁也不能同时站在所有角度观察,观点即偏见,我们都是盲人摸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辩若讷、大智若愚、大味若淡、大音希声、大直若曲、大方无隅,等等不一而足。时间、长度、重量、温度、电压、浓度、曲度,都是科学,秒表、尺子和杆秤用途不同。

能从《论语》熟悉的语句里,读出陌生感,需要具体而微地设想孔子的真实模样。

孔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何以能成圣人,为什么别人没成为圣人?当然也是各种机会,诸缘聚合,诸多因素的集合效应。所谓非人力所为,是指非个人能力可办。

批评、批判、评判、评价、裁判、判断、注解、释读,这些词意思差不多。批评、批判,这两个字本无任何贬义,只是被约定俗成地变异了,于是容易被猜忌、疑惑、讽刺。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适用于一切。因为不悦的历史,很多人一听到“批判”二字就想到批斗、斗争、反动。

批,比也;评,平也。反复地多方面地比较、类比,多采样地统计分析,结论才相对客观可信,有说服力。心平则语平,有情绪则不可。胸襟气度狭隘、知识背景单一、逻辑理性匮乏,不适合搞批评学。很多学术之争,大多是概念混淆,于是乎纷纷热闹繁荣得丰衣足食,更没必要很快说清楚。为吃饭而搞文字工作,也可以很棒。好之不如乐之,因兴趣而写作或许更棒。最糟糕的是硕鼠脑满肠肥却干不出漂亮活,其成绩贡献越多,资源浪费越严重。从根本而言,天下是公器,大锅里的饭谁吃都是吃,能者多吃。

江海河流湖泊,天地间的水系普遍相连,在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名字,以方便辨识称谓。水,没错,只留下这一个字也就乏味了。孔子是儒家,但孔子不等于儒家。儒家也是一个词汇,它包含多种内涵,其中不乏其他文化信仰;同理,其他各家宗教意识与法门流派,也会与儒家并行不悖,殊途同归。脱离文字平面,从多维空间思考,便有一些观照般若的意思。

把高度放倒,就是长度。曲高和寡与雅俗共赏,都不易。复杂些好还是单纯些好,要具体分析。心脏不好就玩不了过山车的刺激快感,攀登并欣赏高原雪山风光更需要身体素质。见素抱朴,想法单纯可以养心,然而文似看山不喜平,思接千载,神与物游,作为审美则选择不同。

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将心比心,替他说些真心话、心里话、知心话。尽量描绘一个真实的孔子,先不论这种想法能不能实现,请问:真实就好么?

真不如善,善不如美,美不如真;美,以真为足,以善为头。尽善尽美,是理想;理想是以理想之,不等于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