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园诗话》批评(17)

(2020-07-23 11:58:32)
标签:

崔自默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批评(17)

崔自默

《随园诗话》批评(17)

卷一

二十、忽平忽仄意如何

蝗、麒、挑、灯、评、膏、冰等字可作仄声,但、料、怪、鉴等字可作平声。有些字是可以平仄两用的:过、相、量、中、兴、迎、应、亲、馨、葡、离、蠡、难、赞、援、扇、判、观、分、祢、员等。

“凝”为“佞”,“怪”音“乖”,“鉴”音“间”,“张”音“丈”,“妨”作“访”,“封”音“俸”,“正旦”读“真丹”,如此,确有陕西话腔调的意思。唐代都城长安,唐诗人以陕西话为标准音也很正常。

杜少陵用中酒、王气、贞观等字,“忽平忽仄,随其所便”。杜甫可以随便,我为什么不可以?当然可以,只要你能写出杜甫一样的好诗来,随便你平仄。既然不能,还是中规中矩,退求其次,起码让人觉得诚恳、厚道、老实。

怎么才叫好诗?诗要言志,志有什么好言的?什么又是好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哲学家冯友兰特别称道的张载“横渠四句”么?这四句教可以作为儒者终极理想,当然也涵盖自己的志向。若非文武兼备的旷世奇才,何以有机会“为万世开太平”?《宋史·张载传》有记:“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从这中间可以读出一些消息,如果不是遇到范仲淹点拨,张载成了一员武将,也就没有后来的“关学”。因徙居凤翔郦县(今眉县)横渠镇,张载世称“横渠先生”,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并称北宋五子

濂、洛、关、闽,为宋儒理学四派:濂溪的周敦颐、洛阳的程颢程颐兄弟(二程)、关中的张载、闽地的朱熹。周敦颐被视为理学开山鼻祖,作《太极图说》,其“诚”观念不仅指社会人的道德内涵,还有《易传》阐释的自然本性本体。程颐(世称伊川先生)为程颢之胞弟,二人共创“洛学(世称“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师从周敦颐,从“无极而太极”无形而有理的世界本源论出发,落实到心物感应、天人感通。朱熹理学思想对元、明、清影响很大,成为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

“存天理,灭人欲”被当作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但不该断章取义,以为这是禁锢人性自由。所要灭的不是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是淫欲贪欲私欲。基本需求的“人欲”,本来就属于“天理”。其实,“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并非朱熹发明。《礼记·乐记》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的“灭天理而穷人欲者”意思是泯灭天理而一味穷奢极欲,即失度、有违中庸之道。朱熹自己也表达的很清楚:“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1213);“古人为学,只是升髙自下,步步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自明”(《晦菴集》卷第55)。从这一句话也可知,被误解的用以污蔑圣贤的邪说容易流传,至于其正道大理则置若罔闻,无人问津。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4),儒家的这一要求只有做到正其心诚其意才能做到,这也就是道家《老子》的为道日损、致虚极守静笃,或者佛家的自净其意、少欲无为。总之,诚、虚、净三字,诚心、虚心、净心“三心”,可以概述儒、道、释三教三家三学。心学,不管起源于何时,不管传承多少家,不管本体论心性哲学与高度。“格物致知”是义理学认识论的核心。

志、心、情,紧密关联。无好心,无善志,只有私情,能不能写诗?也可以,就是很难大义凛然大气磅礴。那么,胸怀大志还是情种,就能写好诗了?未必,还需要才情、才气,否则,一肚子委屈倒不出来,心潮澎湃满腔热情表达出来却寡然无味。

怎么才算有才气?才气应该是汩汩喷涌源源不断,而不能看啥都没感觉却绞尽脑汁痛苦地滴沥。“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1]“有第一等胸襟、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2]“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3]有了才、胆、识、力的基础,有了胸襟、学识的支撑,有了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准备,才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写诗、写好诗。



[1]  叶燮《原诗》内篇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2]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3] 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上海中华书局1922年版。或见: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818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