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里希那穆提批判(15)

(2019-04-20 22:02:57)
标签:

杂谈

克里希那穆提批判(15)

崔自默


 

32、

问:你是说,我们的知觉必须很纯粹、处于寂静——真正的寂静,不是幻想的寂静——当中,才有办法逼近这个问题?

克:波姆博士是科学家、物理学家,思考得很清楚,很有逻辑。如果有人跑去问他,“克里希那穆提的话是不是真理”?他要怎么回答?

默:“你是说”,问者有时候的积极发挥,会替答者圆满解决问题,于是答者可以顺水推舟,就无从知道答者本来的想法。当然,水涨船高,问答双方教学相长,境界可以更快地循环上升。

“知觉必须很纯粹、处于寂静”,这个“必须”是理想,现实是直觉与知觉都不能纯粹、寂静,一定会受到固有个性与知识的左右。

“真正的寂静”是什么?“寂静”有么?哪一个人能摆脱“幻想的寂静”,或者说,哪个人不堕落在语言概念的圈套里?

只有获得所谓“寂静”了,“才有办法逼近这个问题”,这是一种假设情况,好比只有靶子不稳定或者射手不动荡,才可能击中靶心。实际上,靶子与射手都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仍然可能击中,好比飞马射飞燕,才更能显出实战水平。

寂静可以听到声音,没错,但是另一种情况是:烦恼为菩提。人在极度痛苦绝望与疲累近死的情况下,会顿悟,立地成佛。

“波姆博士是科学家、物理学家,思考得很清楚,很有逻辑。如果有人跑去问他,‘克里希那穆提的话是不是真理’,他要怎么回答?” 这是绕开了问者的话题,其实应该正面给予回答。其实,只需要回答也是也不是,不全是,就可以的。这句话也是在夸波姆博士,是假设,因为科学家对物的判断容易客观化,对人的判断就难免主观化,有感情因素存在,要互相留面子不是?有人问你,那谁谁是不是好人,你怎么回答呢?你即便对那人有异议,也要有君子之风,说话半截就是,那谁吗,啊,其实,有点那个哈哈哈。“他要怎么回答?”他能怎么回答?你想要他怎么回答?


33、

问:波姆博士,任何人,不是应该超越逻辑吗?

克:有人跑去找他,问他说:“请告诉我,我真想从你这边知道。请告诉我,那个人说的是不是真理。”

默:“任何人,不是应该超越逻辑吗”,呀呀呀,怎么这么外行,或者说过于高级。逻辑是工具,能被超越吗?没有逻辑的思维与语言判断,有意义吗?

“请告诉我,我真想从你这边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从他那里知道呢?别的陌生的局外的科学家不行吗?不是更容易客观吗?

“请告诉我,那个人说的是不是真理”,啊呀,怎么会有人这么有兴趣,闲得执着地想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理呢?又回到“真理”这个话题上,能不能说的别的,太枯燥了。


34、

问:然后,你们是不是就要谈以逻辑为弄清楚事情的工具?

克:不是。我感兴趣的是,我听说有很多没有逻辑思考能力、粗心大意的人,都说他说的是真理。于是我就跑去找一个认真的、用字遣词很小心的思考者,问他说:“请告诉我,他说的是不是真理,而不是什么扭曲的、有所掩饰的事情。”这个人要怎么回答我?

默:“你们是不是就要谈以逻辑为弄清楚事情的工具”,意思应该是:逻辑是不是弄清楚事情的工具?当然。地球上如果失去“逻辑”,一定乱套。

逻辑,就是秩序。没有秩序的社会,好比红绿灯混乱的十字路口,交通状况可想而知。

爱因斯坦说过:“我坚信,世界上的财富无法促进人类发展,即使它掌握在那些仍想达到此目标的人手中,也无济于事。唯有以伟大而纯洁的人物为榜样,才能引发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金钱只能滋生人们的自私自利,并使其不能自持地加以滥用”;“过分强调竞争体系,以及为了立竿见影的用途而过早地专门化,将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赖以生存的精神”。这种判断,依靠的就是客观逻辑,否则就是个人感悟、凭空臆测。

再譬如:“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分未定也。分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在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吕氏春秋·慎势篇》)意思是说:一只兔子在野地里跑,成百人都想追捕,并不是说一只兔子可以分给一百个人,而是因为它属于谁没定下来。所有权没定,就是尧王这样的圣人也没法办,何况是俗人大众呢?如果兔子在市场上卖,人们从旁边经过,也不会想占为已有;并非不想得到兔子,而是兔子的已经有主了。财产所有权明确了,穷极了都不会去抢。治理天下国家一个道理,就在于确定所有权罢了。这,就是逻辑。如果没有逻辑,你想想,乱抢,有的抢了受奖励,有的被治罪……

“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感兴趣?“我听说”,道听途说,不足为据。“有很多没有逻辑思考能力、粗心大意的人”,除非他们是大智若愚真正开悟的世外高人,否则,就是问道于盲,痴人说梦。“都说他说的是真理”,这个“他”指谁?是糊涂人自己觉得自己说的是真理吗?岂不可笑。是指克氏吗?对糊涂人说的话也感兴趣,匪夷所思。

“于是我就跑去找一个认真的、用字遣词很小心的思考者”,这个人你熟悉吗?或者,他熟悉你以及你所言行吗?若熟悉,就可能为情所困;若不熟悉,就不足为据。

“请告诉我,他说的是不是真理,而不是什么扭曲的、有所掩饰的事情。这个人要怎么回答我?”关于真理的问题谁也无法回答,或者说无资格回答。当然,可以凭直觉胡乱说,那又有什么价值呢?至于说是不是“扭曲的、有所掩饰的事情”,那是肯定的,或多或少,概莫能外,除非他(它)是真理本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