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崔自默
崔自默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649
  • 关注人气:4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与美术的约会——在“中国散文学会泉城之夏散文论坛”的发言

(2014-06-03 11:51:04)

散文与美术的约会——在“中国散文学会泉城之夏散文论坛”的发言

崔自默

 

今天我们在济南召开这个“散文与美术”的跨界对话,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作用。

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诗有句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学问、问学,没有绝对正误,所以要“商量”,逐渐深邃、细密、确切;新认识的朋友、新学到的知识,也要慢慢培养,才能达到深沉、博大、圆融。章太炎有联语:“道文期一贯;精博欲兼之。”只要具备“博”,才能实现真正的“专”,当然这种火候很不容易达到。

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美术的表达和阅读靠眼,视觉是最浅层次的;文学表现和理解是意、法,相对高明。当然,散文与美术,文学与美学,它们本来也是融会贯通的,具体而微地实现之,则在人、在心。文学和美学虽然往往是感性的、个性的,但同时追求理性的、逻辑的,这样才有共通性、客观性。“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是理想而完美的结合。

苏东坡是文学家也是艺术家,他论书法时说过,“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就是指出艺术评价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一个人不值钱,他的作品不会值钱。一个人不可读,他的作品也不会有意思。散文与美术、文学与美学,或者戏剧、音乐、建筑、摄影、影视等等,能不能跨界,如何跨界,完全由人来决定,由那个具体的人来承担,来决定其最后成就的高度。

很多书画前辈和名家的散文别具一格,除了与他们的艺术造诣有关,就是他们人生曲折道路的感悟与提炼。画有很多画法,散文有很多写法。红孩先生指出文学创作中的“不确定性”概念,很有意味。描述方法可以直接、有我,也可以间接、无我。美学心理学研究有中间地带、灰色区域、似曾相识、陌生感、神秘感等概念,中国哲学中有“负的方法”,都好似雕塑的过程,就是剔除外围而留下所需。事实上,散文和美术的创作空间都极其大,只是我们精力和能力有限,不能生死与之。超越文字智慧,上升到观照智慧、实相智慧,那时的感悟、文字、笔墨,会是另一番光景。

散文有很多风格,因人而异。绘画和书法,也如此。美有很多样式,见仁见智,因个人的兴趣和喜好不同而发生区别。司空图《诗品》把“雄浑”列第一,有其客观和主观的道理。“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不管什么学科、领域、界别,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观看这个世界并下自己的结论。宛如登山,路径不同,风景差异,最后高度却完全一致。作者只有到了诸法圆融的高度,文笔才能深沉、朴厚、通达。有时之所以争论,是因为大家都在盲人摸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