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时代”的艺术、艺术家、艺术市场

(2012-05-26 20:29:26)
标签:

杂谈

“微博时代”的艺术、艺术家、艺术市场

崔自默

 

“崔老师,听说你自称‘控微博’,而不是‘微博控’,什么意思呀?”

“微博只是我的工具。不是微博控我,而是我控微博。不断有朋友建议,你创作那么辛苦,还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太累了,就不要再‘微博控’了。实际上,我写微博,不是游戏玩耍,而是一如我建设‘崔自默文化网’的最初意图,是随时记录感想、积累素材,同时督促学习、加强交流。至于现在的微博,是需要加以利用的新媒体方式,我用它来进行艺术欣赏、教育责任、文化寄托。”

“很多人玩微博,很快就会腻烦,你会乐此不疲吗?”

“微博,可以改变你与世界的接触速度,但不改变你与世界的接触距离;微博,可以改变你与别人的沟通方式,但不改变你与别人的沟通内容;微博,可以改变你与自己的交流数量,但不能改变你与自己的交流质量。在兴趣与热情付出之后,在客观地了解微博作用和意思之后,人们会反省如何积极而有效地使用微博,不可能永远耗费时光。当然,作为寻求新鲜和获取信息的来源,微博的作用不会淡化。”

“你能够‘控微博’,就不觉得累吗?”

“当然累,起码耗费眼神、心力。这也许是一种勤奋吧,勤奋是天才,兴趣是天才。好奇心和欲望驱使你去继续关注,充满零星的时间。不仅仅是微博,在任何一个方面,只要一直坚持玩下去的人,就是勤奋的人,就都能成功。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在一直休闲地享受生活。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怎么会有品牌?”

“‘控微博’要牺牲掉很多悠闲时间,值得吗?”

“值得或不值得,也是一种感觉,没有客观的标准。两全其美不易,勤奋与休闲很难兼备。无所作为与不能平常心,也都是失误。”

“悠闲不好吗?”

“当然好。很多时候我也矛盾,一方面主张‘慢步主义’,一方面又注意到现实社会竞争,提出‘淡泊是懒惰的象征,清闲是无能的表现。’”

 “对啦,记得你说过:‘不玩微博的画家,不可能成为大画家。在信息时代,所谓淡泊、清静、无为,是懒惰、守旧、无能的象征。’你这么说是否有些偏激呢?”

“凡是观点,都是偏见。点不是面,是规律。”

“你为什么不找助手帮你写东西发东西呢?”

“我的很多文字是偶发的灵感,顺手记录下来。助手怎么会知道我在想什么,也不可能时刻跟着我。孔夫子若活到今天,手机微博也一定玩得特高级,它老人家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很多事情我都自己动手,我很讨厌懒惰的人,大事小事呼来唤去。宛如玩微博的人,只看不转不评,太自私了。”

“他们说你脾气很怪,有时候特和蔼,有时候特冷酷,是吗?”

“人的情绪是变化的,很正常。我所谓的‘和蔼’,是因为有‘好为人师’的虚荣,好美名恰如爱惜自己的羽毛,是为了高飞,我不认为这是恶习。”

“你一直特立独行,不愿意与人合作,真是这样吗?”

“我不是不愿意,是不善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行业资源其实有限,我不善于钻营,不愿意到处沾便宜,大多靠自己的本事生存,或许就显得特立独行罢了。”

“‘微博时代’,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一概念?”

“‘微博时代’也是一个泛概念,包括微信、陌陌等其他工具,均属于‘信息时代’。信息如何转换为经济,宛如文化如何产业化,艺术如何市场化,都值得仔细思考。总之,关注很重要,眼球经济、关注型经济,是经济的特性之一。经济是一个谜,奥妙在心、在求知欲。了解一个人写些什么、转发什么、关注什么,大概能明白他在想什么,除非他刻意地伪装。”

“微博在揭露和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确起到很大作用,对吗?”

“确实,‘微博时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传播与生存状态,但具体到每一个人,其热度能持续多久,究竟有什么用处,需要时间验证。至于微博经济,一定会像其他科技进步一样,不断被完善,以更新颖的模式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并留下文化的印记,文明的足迹。”

“作为特殊的桥梁,新媒体在大众与艺术品市场中的作用,怎么体现?”

“很多作用是春风化雨式的。事在人为,只要人心发生了变化,市场就得到体现。改变人心——‘心鉴’——拥有有实力的知音,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

“博客和微博作为‘自媒体’,有价值吗?”

“名人、名博,容易产生影响,经济作用不容忽视。对于一般人,‘自媒体’只能晒晒自己的小隐私、小情绪,影响不大。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用发展观看问题。今天的小苗,可能成为将来的大树。”

“大众对于艺术品的了解,其渠道是多方面的,微博有用处吗?”

“应该说有用处,只是大小有差异;这种差异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化。要面向未来,要考虑偶然性、可能性。”

“博物馆、艺术馆、正规媒体那么多,微博等新媒体又能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专业知识自成体系,普通大众难以把握。微博信息往往具体而微,由点带面,最主要的是微博方便。方便法门,体贴入微,很主要。至于微博等传播的影响力,集细流以成江海。”

“微博毕竟也可以作为一种炒作的方式,它对艺术品价值的评价有影响吗?”

“不能一概而论,看针对谁:既是作品本身,也是读者本身;有的作品和作者会被影响,有的读者却不会被影响。微博里的言论大多不专业化,即便专业化,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也是偶然的、辩证的、局部的。高级艺术品的评判和收藏,不是一般读者能消费和左右的。很多重要人物,都没有玩微博,而他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艺术品与大众的桥梁,是否会对艺术品市场形成决定作用?”

“艺术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有多条,微博等新媒体只是其中一条。微博作用于某些艺术家的知名度、文化传播、艺术理念,进而对艺术市场在一定时段内产生一定影响,但不可能是全部,也不可能在长期内起决定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