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心里的土地

(2009-05-15 16:29:36)
标签:

杂谈

我心里的土地

崔自默

 

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是心田。

也正因为心田肥沃,所以,更需要时时调理和修养,否则“不种庄稼就长草”。奇怪的是,正如好花香味淡、也不好养活,杂草总比庄稼的生命力旺盛。

“心田”为思,,神与物游。在地球上,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人类能思考。至于其他动物是否也有高级的思维活动,暂且存疑。

不过,虽然可以肯定人类有思维,但我们见到的事实是:人类在自我作践。假如只是自我作践还好,可惜的是在作践整个地球——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人类欲壑难填,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实现愿望,于是变本加厉,忘乎所以;甚至还在幻想假如有朝一日地球家园糟践完之后没法住下去了,或许可以背井离乡,来个集体大逃亡,搬到太空其他星球去。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离土地很近。夏天,伴随着柴油机咚咚的声响,水泵从地下抽水上来,清亮亮的水流在田间里。中午在地里锄草,热极了、累极了,便可以弯腰爬下去,痛快地饱饮那略带甜味和土味的渠水。

很多年过去了,农村经济在进步,污染也在进步。过去回故乡,冬天的田野一望无际,现在却经常笼罩在无边的阴霾里。据说,乡里人也经常得一些不治之症,根源是地下水遭受了恶性污染。

说是发展经济,却以直接破坏生存环境、威胁生命安全为沉重代价,是局部的迫不得已还是整体的愚昧呢?

滹沱河,彻底干涸了。小时候从堤岸上滚下来,走不多远,就是沙滩,就有可以饮用的清水,里面还有游鱼。这些,都已成了远去的记忆。这才多少年啊?

眨眼在城市居住了很多年,远离了土地。在一层层水泥盒子叠起来的高楼上,听不到鸟虫的鸣叫。在下大雨的夜里,竖起耳朵仔细听,依稀感觉到雨落在土地上的亲切声音。此时,我多想离土地近一些,享受到土壤和花草的气息。

先是远离土地,后又思念土地,这也算是一种进步么?

想改善居住环境,退耕还林,耕地就要缩小。城里城外,互相羡慕着。人总是选择自己必需的同时,失去很多。

记得几年前在一次笔会上,大家谈对土地的感想。我说,我出生在农村,我了解农民: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是复杂的,既爱又恨;土地是他们赖以生活的工具,又束缚着他们的手脚。

没几年,破天荒的好消息从农村传来了:农业税取消了,农民也有了医疗保险。农民被善待了,土地被善待了。

想想吧,自有了农业活动以来,年年耕种,土地和农民,何曾休息过?

人类一直在繁衍,但真正的文明进步,标志是什么呢?需要提醒的是:科技发展,不等于文明进步;假如科技为虎作伥带来负作用,更是得不偿失。

我们不可能期望再度回到蛮荒的原始社会,但《庄子》之所以提出“抱瓮而灌”、“鼓腹而游”的理想生活,却是预见到了在机心之外,纯净的人心是最紧要的。

心地,也是最广袤的。

2009-5-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