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儿童画之能量

(2007-01-09 01:34:32)

谈儿童画之能量

崔自默

 

不同寻常的形式,一定蕴涵不同寻常的内容,等待我们去认知、去感受。大师在游刃有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后,其作品所走向的抽象、夸张、符号,其意义每每如此;而儿童绘画的内含,因为其混沌难明,故也亦然。

儿童绘画,尤其是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之前,因为在观念上不知道用笔用墨之事,在技法上还不能完全操控之,于是,暗合了有意无意、自然而然、不期而遇、解衣磅礴的关于创作状态,得“真”全不费工夫。大师至于“人书既老”时,是出乎情、入乎理,情理结合、理趣兼备,努力反朴、追求复归婴儿的境界。

儿童画得天趣,一如其本性,不知其然而然,是天生的、自然携带着的性情。袁中郎所谓“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是为天趣。等到儿童年岁稍长,行走于社会日久,知见既多,尘俗渐垒,就开始像春华而秋实,世理得而天趣却逐渐失去;失去“真”,便俗,便没意思,这很无奈,是不得已之事实。

苏东坡论艺强调“天真烂漫是吾师”,董其昌赞天趣为“一句丹髓也”,并力践“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理想境界,可见那是何等难得。成人既为成人,不可强装童子,否则蠢态百出、殊可憎厌。提倡“天真”,就是“损”去非真的那一部分,而复归本真初态;这是一个问学觉悟的过程,也是一个修养达道的过程。老子推崇“赤子”、“婴儿”,是因为他们“含德之厚”、“专气致柔”、“沌沌兮”而“常德不离”,所以,做人的理想标准是“复归于婴儿”。孟子也指出“不失其赤子之心”;对待“真”,就要像保护婴儿那样,实心实意,不敢马虎,“如保赤子”、“心诚求之”。急功近利地喊着“求真”,像先学养子而后嫁人那样可笑。

    儿童的“天真”,其表现行为有时在成人眼里特滑稽,莫名其妙,但的确暗合天道,在看似混沌无序中,蒙蕴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一如很多物质的微观结构,虽然还不为人知,还不明其原因,但却包容着巨大的能量。这也恰似儿童的未来,虽虚却实,可能性最大。艺术审美有所谓“无理而妙”之说,这种浅层次认识上的“无理”,其实有确切的天授之数。这种“数”,能量匪夷所思。智慧的科学家,往往在无序中觉察有序,发觉规律,挖掘能量。皮亚杰便注意到,爱因斯坦有关空间、时间与光的新观念,和非常年幼的儿童对这些的观念的理解极为相似。儿童字画的空间造型感觉、柔中含刚的线条、有张力的墨晕,便是这样。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701/20070108184018953.jpg

崔自默题儿辈书法\"修其天爵"及绘画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701/20070108184103581.jpg

崔自默题儿辈画荷及游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