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晓声:论崔自默和他的画(2)

(2006-07-03 13:36:57)

正因为每有如上的感慨,我读了自默的《为道日损》,几近于如获至宝。

在美术界和书法界,其实不乏能诗能文者。已故的大画家大书法家,几乎人人具有一等的诗文才情。然像自默这么年轻的美术界人士,又尤其他从本科到研究生的理工学历而论,凤毛麟角矣。

但即使我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却也不过以为他便是一个美术史方面的研究型人才而已,大约是作不了画的。不料,他竟有一批又一批的画作问世了。在不久前,我还参加了他举办的一个荷花画展。

自默在绘画方面日新月异的长足进步,以及所充分显示的潜质和才情,令我目瞪口呆。自然,我所欣赏到的,只不过是他笔下很多幅画作的很小一部分而已。他还有很多画,不视为作品,只说是“习画过程”。

而我对自默肯于如此不吝纸墨地大量实践过程,是很钦佩的。

绘画比之于诗文,那过程是更为重要的。

具体说到自默的画,比如他以《荷·和》为主题举办的画展,在我看来,也是才情的可喜可贺的体现。

当时有记者问我,对那主题有什么感想。

我回答道:“我是来赏画的,不是来赏主题的。”

我的意思是,画首先是画;正如雕塑首先是雕塑,诗和小说是诗和小说。好的主题,无疑会使艺术更好,但水准很差的艺术,却断无法仅仅靠了主题的好而似乎便好了。

自默笔下的荷,皆大写意画法。

我赏大写意之国画,一向首先着眼于气质。

大写意之“意”,胸无自信,那是会只现艺相而无意象的。

艺相只是经验的问题、技法的问题。

凡涉艺之事,乏经验、乏技法,自然是不成的。

但是,窃以为国画之大写意画法,非仅凭经验和技法所能高标的。

胸臆转化为画意,才是水准。

胸臆是什么?主观而已。

在大写意画法中,主观乃是对画艺的悟性的体现。

故我赏大写意画,必希望看到尺幅之外去,看到画者的精神气质里去。甚至,看到骨头里去。

自默那画展的主题是“荷·和”,而我看到的却分明是自默那昂奋着的进取不止的胸臆。

荷是柔雅之花。

自默笔下之荷,特阳刚也。

那是他之主观的荷,个性的荷。

我觉得我看到骨头里去了,于是满足。

至于技法,我实属于门外汉,不敢充内行而妄加评说,令真内行见笑……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祝自默上下求索,更有成果!

                 2006621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