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王朝闻(下)

(2005-11-22 19:08:37)
分类: 自默散文

先生喜欢收藏石头,而且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眼光来衡量它们的优劣,那就是要耐看、不必是古董或者名贵,他尤其讨厌那种被雕琢得具体像个什么动物或者人物的石头。有一次,先生拈着一块布满螺纹的小石头问:你说它怎么会这样呢?当我终于创出一种能够拓印石头花纹的办法,并为他在宣纸上表现出这些自然美妙得花纹的时候,他眼睛睁得出奇得大。还有一次,在聊到现代艺术观念时,他忽然搬起自己用绳子五花大绑的破椅子说:请看我的现代派作品!

对自然世界的莫大兴趣,对周围生活的无限欣赏,对艺术规律的无比痴情,陶冶了先生非凡的胸襟和虚怀,这,也是他不竭的生命力的源泉。在文革中,一次挨批斗时,他揣摩着一句唐人诗句的意境,竟然不知不觉地在台上鼾声大作,此等境界和涵养,的确常人难以企及,的确让人钦羡。

     要把生活当艺术来欣赏和体验,先生经常这么说。在1995年先生书赠我的条幅中有这样的话:艺术独创与家庭幸福,都只能从反复探索之艰苦过程取得,别无捷径,并祝愿我在艺事与家庭生活双丰收。先生最喜欢听独特的事情和感受,并嘱咐我,将来有了小孩,一定观察和揣摩他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发现进而主动创作生活和艺术的乐趣。1999年,当我领着快两岁的孩子去看望他时,先生分外高兴,一屁股坐到地上,把我的儿子抱过来顶头。一会儿,又拿起一双筷子敲椅子,教我儿子打鼓点。我想:先生这样保持着对生活的十二分的天真,生活也因之时时回报着他,他那从自己切身的审美经验出发的、独创独立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他那似乎永不衰老的艺术青春,便是明证;同时,先生借学问以移情于外物,因之亦远遁尘嚣、心胸豁达,又无疑是他过人的修养和聪慧之处。

王朝闻作为著名得美术评论家,不失言,也不失人,持论允当而不偏激。1989年4月8日他在《致黄宗江》的信中说:假人也说真话,真人往往不一定说真话,生活自身的戏剧性多着呢!他的语言就是如此的平实,似乎不大注重文采,但其间却是掩埋着不少珠玑的。王朝闻的著作,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门类,深入浅出,实实在在,从不故作高深状。读先生的著作,你能在无形中增长本事,学会识别艺术的高雅还是低俗,学会乐观地、艺术地生活,你不会只记住了他的名字而忘记他说了些什么。王朝闻的深刻是暗含的,正如《老子》所谓大道若夷大味若淡。他在1940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再艺术些》,其行文已是谑中寓辣,平中见奇。先生并非不知文采,而是强调雅俗共赏、适应大众、言之有物以带动读者产生切身的审美体验。我曾问过先生:有人以为你的文章偏先生一边用剪刀剪着胡子,一边轻松地说:你觉得不这样行吗?这话的确很坦率,对此,我在先生1986年给孙美兰藏旧版《一以当十》的题字里找到了一句旁证:一向对不感兴趣的我,竟然也写了一些现在看来不过也是的东西。纵观先生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的历程,虽则时过景迁,然而先生一以贯之的,是对艺术和生活的真诚

    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来的是熟人,先生谈起话来会情绪激昂,话题无所不可,畅快时高声大笑,手舞足蹈,不悦时则常说太不像话,随之皱着双眉,停顿片刻。我常常惊叹于先生思维的奔涌、辩证和敏捷,加之对某些四川口音的隔膜,有时竟觉得自己头脑跟不上他的节奏。先生给我讲书法和绘画,端着架势,以太极拳和醉拳来喻书法的巧与拙,以秦汉瓦当的构图来比篆刻的矛盾与统一,以京剧唱腔和兵法来悟国画笔墨的虚与实。先生的老伴,有时走过来加入谈话,作为他的监护人兼日常事务“秘书”,她会在适当的时候抬头看那厅门上方的钟表,示意双方适可而止。老伴是先生的好帮手,她为他整理、抄写和编辑所有资料,860多万字的《王朝闻集》里面有她的功劳,没有她,是出不来的;老伴是他的知音,在第13卷《审美心态》的后记里面,她有对王老的评介,甚为中肯:有的是平易近人的作风,没有惊世骇俗的搔首弄姿的习气。他的文风,一贯特点是广泛的论据和独到的见解相结合,理论的深度和行文的通俗易懂相结合打破了美学理论那种莫测高深的神秘性

    九十一岁高龄的王朝闻,每日晨起五时伏案,仍然思维敏捷,其全面性、辩证性、尖锐性、深刻性更是愈见凸显。先生的美学基础,筑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谙熟稔、对外国文化的博学多览和切身的反复的审美体验之上,所以,他的发现和结论,往往是独到的;这种独到,足以不朽。王朝闻的美学思想,主张正面教育,面向大众、引导大众、塑造大众,反对怪异媚俗、急功近利而没有意义的文艺风气,并不懈地致力于提高大众区别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的能力,提出过“喜闻乐见”、“一以当十”、“雅俗共赏”、“要美育不要丑育”、“适应是为了征服”、“美育是雪中送炭”等鲜明的口号。在新世纪的今天,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是一个切实而重大的话题;而美育,无疑是一剂良方。感谢王朝闻,给了我们那么丰富的精神食粮。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06/20050609132617447.jpg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06/20050609132630623.jpg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06/20050609132642968.jpg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06/20050609132656661.jpg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06/20050609132707136.jpg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06/20050609132717583.jpg

http://www.cuizimo.com/Article/UploadFiles/200506/20050609132728723.jpg

崔自默博士与王朝闻

文章引用自:http://www.cuizimo.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