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天天读(十五)——达芬奇“造假门”

(2011-08-07 00:47:03)
标签:

教育

分类: 申论热点话题剖析

热点天天读(十五)——达芬奇“造假门”

 

作者:中宜教育国内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   戴斌

 

【社会问题的新闻背景】

 

1)一张床卖到10多万元,一套沙发卖到30多万元,价格昂贵的达芬奇家具被曝身份造假、质量不合格。昨天,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达芬奇家具店只是一个销售地,北京工商将根据上海工商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采取进一步措施。

  据悉,朝阳工商人员已以顾客身份对北京专卖店进行了暗访,并从该店取得了一些宣传单,但宣传单来源是上海总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显示,北京达芬奇家具有限公司 20081219日开业,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注册资本50万元,法人代表庄秀华,目前在北京只有北京友谊商店展厅。

  记者进一步采访建材家装行业发现,打着国外进口板材、五金、工艺等进行销售的家具和建材种类繁多,一贴上原产国外、欧洲等标签,身价立刻飞涨,这也使得部分国内厂商以各种手段冒充国外厂商。最典型的如被央视曝光的欧典地板等。

说是原产国外的,拿什么来证明啊?昨天,不少消费者表示,建材和家具行业各种认证种类繁多,小到开关、合页、电线、灯具,大到洁具、家具、门窗,消费者从装修到买家具,接触到的建材和家具种类至少几十种,作为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原产地真伪。消费者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进口产品及其品质等,能够确立统一好认的权威标识。

 

 

2)北京达芬奇一名销售主管2011711日承认,他们代理的好莱坞品牌家具有一部分是在国内生产的。

  “2011达芬奇意大利家居秋冬展71日开始持续10天在国贸展厅展出。昨天下午,达芬奇已经准备撤展。据央视报道,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在现场称:意大利的品牌从来没有在中国生产,都是在意大利百分之百地生产,达芬奇可以用我们整个公司团队的精神跟名誉保证这一点。

  但该公司一名销售主管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承认,他们代理的好莱坞品牌家具有一部分是在国内生产。

  继前天发出声明之后,昨天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又在其官方网站发出《致达芬奇所有顾客书》,称公司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在意大利生产,并且原装进口至国内,包括Cappelletti(卡布丽缇)Riva在内。对于央视的报道,欧洲各大厂家高度重视,纷纷要求亲临中国澄清,所以公司将于明天在北京正式召开记者招待会,说明一切事宜。

  达芬奇还表示,请消费者相信达芬奇绝不会造假,对于我公司销售的意大利品牌产品,如果发现不是原装在意大利生产,并且原装进口,我们一定按国家有关法规处理

  达芬奇家居还开通了新浪认证的加V微博,并在微博上贴出了相同的《声明》。但一些网友对达芬奇家居的澄清并不买账。网友Bu_B-Yan称:既然被揪出来了,还嘴硬啥。还有网友表示,以后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另据了解,成都工商局目前已对当地的达芬奇商家提出了暂停接受该品牌订单的行政建议。

 

3东莞长丰公司否认央视报道

  展厅里的卡布丽缇家具失踪

  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也像达芬奇密码一样越来越扑朔迷离。据南方媒体报道,昨天,被曝曾给达芬奇供货的东莞长丰家具有限公司,对此前的央视报道予以全盘否认。

  一名自称负责人的男子称,该公司并没有供货给达芬奇,在央视镜头中侃侃而谈的总经理彭杰身份有误,他只是公司负责家具销售的业务员,我们的总经理叫黄文聪。这个人(彭杰)说这些(指长丰为达芬奇供货)都是为了拉生意!

  昨天,在东莞市政府牵头下,东莞市工商、质监、税务等执法部门已到长丰家具公司进行各项检查,目前公司已经暂停生产。厂门口有一张于710日张贴的通告,声明员工没有厂牌、家属没有家属证,一律不许进厂

  长丰家具厂展厅内被媒体曝光的陈列品卡布丽缇系列家具已经找不到。央视报道里说的那名北京消费者的家具,绝对不是出于我们厂,该厂法人代表黄文聪说。该厂一名男子也强调说,我们一直没有供货给达芬奇,但工厂和达芬奇有生意往来,确实卖过一些合成木板给达芬奇,可能只是用来做装饰饰品

  东莞市官方昨天通报,长丰家具至今尚未获得出口木家具注册登记的资格,有关部门正在对该厂产品进行抽样检查。

 

4)达芬奇一年前就被曝造假

  9成洋家具都属出国转一圈

  有关达芬奇造假的报道一年多前就曾有过,就在今年5月,还有家具商表示,达芬奇宣称销售的产品100%是原装进口的说法,是胡说、撒谎、骗人。当时,来自太平洋家居网的一篇报道,揭露了进口家具市场混乱,假洋鬼子居多的现状,并揭秘中国造摇身变成洋家具的两大渠道。

  渠道一:出口转内销冒充纯进口。在家具界,有一个仅仅瞒着消费者的秘密,那就是用进口产品冒充纯进口产品。一些公司把自己生产的家具出口到中国香港、澳门,贴个高贵的国外家具品牌,再进口到中国内地销售。这样,本来在中国生产的家具就摇身一变拥有了外国血统。一位在建材经贸大厦、红星美凯龙和中粮广场均开有专卖店的家具商表示,这种打着进口旗号的出口转内销产品可以说占到目前进口家具的95%以上

  渠道二:进口一套销售一批。商家能提供原产地证明,也不一定能确保它卖的产品真的产于国外,一位家具商称,进口一套原装产品,再和一批仿冒品混在一起卖,这是很多商家在做的事儿。有时候,即使你看的样品是产于美国,送到家中的可能就产于中国广东

  该篇报道还特别提到了达芬奇家居。这位家具商明确表示,达芬奇宣称的100%纯进口是在胡说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沙发就堂而皇之地在达芬奇销售呢!只是产于中国的该产品被胡乱地贴了一个美国牌,原产地被换成了美国

 

5)达芬奇家居,201185日凌晨发出《致媒体朋友的沟通信》,首先强调达芬奇不是产品品牌,而是卖场品牌。其次又声明:达芬奇从未伪造过任何报关单或原产地证书。同时还表示,没有问题的产品,不能接受顾客退货。

达芬奇称,该公司意大利品牌的家具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证明材料,均为意大利进口,而部分美国品牌中的部分产品通过保税区进口本身不触及任何法律问题,并不存在造假行为,同时也没有任何执法部门认定我们存在造假行为。达芬奇说:我们代理的海外品牌,尤其是所有意大利品牌无一指责我们存在所谓造假行为。

达芬奇最后还介绍了消费者退换货情况,坚称对于没有问题的产品,有顾客提出退货要求的,我们也不能接受。达芬奇称,已注意到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正在主动征集消费者,我们认为与我们协商是最便捷的解决渠道。另外,对于门店个别产品确有质量问题或瑕疵的,将会同该产品的生产厂家一同来解决问题承担责任。

达芬奇最后称:达芬奇从未伪造过任何报关单或原产地证书,此类未经核实的报道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伪造单据的行为已经完全超越了达芬奇的商业道德及法律底线。达芬奇表示,由于我们并非家具生产商,我们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出口退税,有关3.6亿元的退税谣言完全是编造杜撰出的

 

 

 

【国内的核心观点】

 

1)达芬奇事件要害还不只是解决造假的问题,还要解决这种对外国品牌的造神运动。简单地说即使监管到位、即使信用体系健全,就能够抗拒这种外国品牌神授一般的魅力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就像外国品牌神授的过程不是一天就能够形成,中国品牌即便是最为真材实料,要想在市场上有着真实品牌的号召能力,也不会在监管到位、信用不差的情况下立等可取。品牌不仅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更是按照市场竞争方式取得。急功近利的造假固然培育不出品牌,但没有合乎市场规律的生产经营方式,想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也难。

 

2)让我们有些纠结的是,进口家具的监管部门有工商、质检、海关等,行业监管貌似十分齐全,这一道道的关口,为何就管不住进口家具的造假?达芬奇造假门能够延续13年之久,有关监督部门真是罪不可恕。我在想,如果这些部门能认认真真地履行下自己应尽的职责,达芬奇造假门恐怕老早就被戳穿了,也不会延续13年后而被媒体曝才令我们如梦初醒了。

达芬奇造假门无疑在警示我们,加强对监管的监管,是维护好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严惩造假者,更要对监管失职动真格、出狠招,达芬奇造假门里,有多少职能部门应该被追究责任而却未被追究?监管不能永远真空!因为,那些职能部门无疑应该是我们的权益的守护者。面对失职,如果没有严厉的责任追究机制,我们就经常会周而复始地踏入监管真空的河流,那么,今天是畅行无阻的达芬奇谎言,明天,就可能是另一个惊人的弥天大谎了。

 

3)总结起来,戴斌老师认为同学们在思考“达芬奇造假门”时,需要掐住3个角度,一个是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心理,第二个是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第三个就是民主品牌的构建,以及中国企业的诚信危机问题。这些都是很“难”的题目,因为第一个角度是思想层面的问题,第二个角度是多年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而第三个就是戴老师上课讲过的,很多企业都是粗犷地野蛮生长,没有文化的底蕴,哪来的品牌?

 

4)目前,许多“假洋品牌”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大都是媒体根据网友爆料或读者举报展开调查,进而逐渐将“画皮”揭开的。媒体成为“假洋品牌杀手”,这固然体现了舆论监督的神奇力量,我们乐见更多的有道义心和责任感的媒体能参与打假。但是,媒体的监督功能被无限放大,相关职能部门退居次席,恰恰是当前监管机制失灵的有力例证。
  必须明确,虽然媒体监督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多数“假洋品牌”都因为媒体报道遭受了致命打击,但媒体曝光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媒体只能关注个案,无法监督所有商品,顶多顺藤摸瓜牵出一两个相关产品;另一方面,媒体不是执法部门,囿于资源和视野的限制,一些调查取证工作难以畅通无阻地深度推进;除此之外,有些非常隐蔽的质量问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背景才能揭示,一般的媒体记者可能难以胜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