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天天读(一百二十七)——乡镇干部的“烦恼”

(2010-11-01 23:21:20)
标签:

山区乡

宋体

县直部门

老百姓

镇委

杂谈

分类: 申论热点话题剖析

热点天天读(一百二十七)——乡镇干部的“烦恼”

20101028日)

 

作者:中宜教育国内考试研究中心教研组组长   戴斌

 

 

【社会问题的背景】

 

1)乡镇干部,他们自称为“地板干部”,权力不大,工作庞杂,压力不小。他们中的大多数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渴望理解和支持。

  “投身乡镇英勇无畏,工作生活极其繁碎,各种检查屁股紧追,日不能息夜不能寐,接待应酬经常喝醉,不伤感情只好伤胃,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最近,这首出自乡镇干部之手的“打油诗”引发众多“乡官”热议。虽然有一肚子苦恼,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敢挑破说,一怕上级领导说他们牢骚满腹、影响以后的“进步”,二怕老百姓说他们矫情、博同情。近日,记者走进我省乡镇干部群体,倾听他们的辛酸和苦恼。

 

2)“压力大”,“工作难”,这是记者采访各地乡镇干部时,他们谈到的最大感受。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要行政命令一下,最后都要压到乡镇,各种指标接连压过来,使乡镇干部穷于应付。” 温州文成一位山区乡的乡长坦言,“就像今年下半年以来,人口普查、地质灾害普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普及……上面布置的一项项工作都要求限期完成。而日常的经济发展、社会综治等许许多多事务又不能落下,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一些乡镇干部将权小责大的矛盾形象地比喻为“小马拉大车”。乡镇在户籍管理、行政司法、土地要素、财税分配、项目审批、投资规模、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点使不上劲的尴尬,乡镇政府实际上处于一种为部门“打工”的窘况。

  丽水景宁县一位在乡镇摸爬滚打多年的镇党委书记曾对记者说,在农村,别看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挺风光,其实头上都顶着千斤重的责任。问题是,上级部门关键性权力没有下放。

 

3)乡镇干部直接面对老百姓,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路修得怎么样?保护生态如何?水、电通得怎么样?农村特色产业有没有扶持?老百姓收入有没有增加?还有计划生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都盯着乡镇干部怎么办事。

  发展地方经济,成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们最迫切的工作内容。“虽说基层发展不能单纯看GDP,但实际上很多评比、排名,甚至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还是看这个数据。”宁波一位镇长无奈地说,经济发达乡镇也有自己的难处,一边要想办法抓经济,一边要抓环保,难免会两难。今年下半年,节能降耗的压力特别大,指标都已经下达到我们乡镇一级,上头下了死命令,必须完成。可是,企业怨言很多,因为限电,生产受到影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乡镇“一把手”谈到,发展需要项目,需要资金扶持,需要用地指标,不能不跑部门,不能不寻路子。“虽说乡镇‘一把手’与县级部门的领导都是科级干部,但每到这个时候,就要拉下面子,热面孔要贴人家的冷面孔。”一位镇长说。

 

4)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招商引资、森林防火……每项工作都“特别重要”,每项工作都引入“一票否决制”。

  “上面千斤担,乡镇一肩挑。检查天天有,事事能摘帽。”不少乡镇领导如此描述工作中的烦恼。“突出工作重点,给干部压担子,并没错。但现在,上面动不动就出个专项检查、达标考核,动辄就与‘一票否决’挂钩,实在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位已在乡镇工作近10年的干部感叹, 乡镇变成单纯完成上级任务的工作机器,有限的人力资源大部分只能用来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一些乡镇干部说,由于很多上级监管部门只设到县级,在镇里没有触角。而镇没有被赋予相关执法权,出了问题又要承担责任,被“一票否决”。当乡镇干部久了,最怕半夜电话响,提心吊胆哪里出问题。

 

5)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好事,说明百姓民主意识增强。但对于乡镇干部来说,信访维稳已成为他们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杭州临安的一位镇党委书记感慨,如今强调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也增加了基层维稳压力。

  “维稳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一说起这个话题,一些乡镇干部就有倒不完的苦水。“信访问题上,扣分可厉害了。特别是越级上访的,‘谁家的孩子谁抱回’,最后挨批的总是乡镇。所以,如果遇到上访、闹访的,即使花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乡镇也要想办法去尾追劝阻,不敢怠慢。”一位镇党委书记无奈地说:“我们也别无他法,上面有考核的‘紧箍咒’,下面是老百姓的怨气,我们是‘夹’在中间,里外难做人。”

  一位分管信访的镇党委副书记举了个例子,一次解决一件棘手的信访案件,为了说服想越级上访的群众,他与上访群众同吃同住在镇会议室两天两夜。磨破嘴皮讲道理,商量解决的方案……最后终于让他们放弃了上访的想法,并且特事特办解决了问题。“能在上访前掌握信息还算幸运的,如果一时疏忽,没及时阻止,责任追究起来就麻烦了。”

  多数乡镇干部认为,目前,处访难,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涉及多个部门的信访件难以及时处理并回复,使一些矛盾越积越深。很多事不是乡镇一级能解决得了的,为了“零上访”的指标,有时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

 

6) “最难的事,征地拆迁算得上吧。” 湖州德清的一位镇长深有感触,“我们乡镇要发展离不开工业,但工业项目不落地,经济发展无从谈起。而且旧城改造中,拆迁征地也避免不了,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这位“镇官”表示理解。“对于一些暂时想不通的拆迁户,要多一些耐心,多做工作。”他曾经为了说动一家拆迁户,自己带着乡镇干部先后5次上门做工作。“遇到通情达理的人还好,只要真心诚意地与他们说道理,一般最后都能让他们认理。如果遇到强硬的‘钉子户’,那可就麻烦,工程可能因此会长期搁置下来,开展不了,最终受损失的是绝大多数老百姓。”

  虽然工作难,但一谈起自己乡镇的发展,这些乡镇干部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言语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干劲。一位从县机关调到乡镇工作两年的干部说,虽然乡镇的工作很辛苦,但与老百姓接触最直接,干的工作老百姓可以直接感受到,所以特别有成就感。

  这位镇长说,今年19月,镇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9%,这意味着更多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可以上马了

 

7)一位从重要县直部门下到乡镇任副职的同志,2个月瘦了5斤,原单位同事问其因,回答说是现在挂村,面对各种情况,常常不知道如何是好,想做做不好,不做怕出事,压力大,很焦虑,睡不着,所以瘦了。不要认为这是一个从未做过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的阵痛而已,实际上,很多长期在乡镇工作,并一路成长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同志,每天面对自己已经重复了十几年的工作仍然没有把握,或者说是从来就没有真正找到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是每天硬着头皮,“悲壮”地去做。某镇一位镇委委员分管客渡轮船安全工作已6年,整治客渡轮船超载也整整6年,因为面对超载事件,既无经济处罚权,也无物品扣留权,更无人事拘留权,工作一直做不好,一到暴雨时节,就更提心吊胆,生怕客渡船船主不听禁令,载客运营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该同志常常和同事们说:“我是靠天吃饭了,半只脚已经在监狱里面了,哪天运气不好,就算进去了”。某镇2009年花了近7个月搞征地拆迁,镇领导压力极大,某天晚上10点钟县领导打电话给该镇委书记询问工作进展,结果电话无人接听,县领导再给镇长电话询问原因,镇长再给镇委书记电话,还是没人接,众人以为镇委书记出事了,慌忙中,镇长亲自带人去敲镇委书记宿舍门,大声敲门后,镇委书记才出来,原来是太累了,睡得太死,没听见手机响。

 

8)某镇党政办主任,从工作开始,当了10年的党政办资料员,又当了10年的党政办主任,工作不说好,但也算尽职尽责,从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可以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乡镇事业,现在已40多岁,靠他的一份工资养活老婆和只有3岁大的女儿,近几年不要说升乡镇班子成员,就是能否落实副科待遇都很难说,内心的痛苦不言而喻,要求有这样经历的干部以很大的热情去工作是勉为其难的。

乡镇干部,一般地处远离县政治核心的偏远地区,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出身农民家庭,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往往不能引起县领导的关注,觉得自己累死累活也没有升迁的机会,所以很多乡镇干部努力工作几年后,开始变得消沉,工作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很重。尤其是看到一些年轻的“空降兵”从上级部门过来当领导,心里很容易失衡。某些地区,一些领导干部将自己的亲属安排到乡镇挂副职,这些人既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也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乡镇工作亦缺乏热情,往往还趾高气扬,脑子里想的只是在清贫的乡镇来镀金,时机一成熟,就拍拍屁股,回县城,甚至个别挂职的,是挂职不上岗,名在乡镇,人还在县直部门,这样的现象给乡镇干部的内心都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乡镇干部的混世心态渐渐形成。

  乡镇干部工资普遍比县直部门要低,乡镇干部的奖金、补贴、福利等较县直部门要低得多,在笔者所在的县,普通乡镇干部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以这样的收入,即使在物价较低的偏远山区,也是很难养活一个三口之家的,所以很多干部热衷于搞副业。很多乡镇干部远离家庭,一心扑在农村工作,与家人的沟通和照顾都很不够,某镇镇长因工作原因,和家里6岁大的儿子缺少沟通,变得越来越生疏了,有时候他回家,儿子都将他当成陌生人,不想见他。有一次他回家,儿子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咋又回来了!”其实他已经5天没回家了,搞得这位镇长很是心酸。

  乡镇干部,尤其是偏远山区乡镇干部的痛苦和心酸,只有在乡镇工作过的同志才能够真真切切体会到。乡镇公务员作为最基层、最底层的国家干部,是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甚至有时候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是公务员系统里真正的“弱势群体”。

 

 

 

【核心观点】(两个方向,首先体谅乡镇干部,然后乡镇干部自身也要提升素养)

 

1)乡镇干部处在最基层,肩负着维护一方稳定、发展一方经济的重任,工作头绪多、困难多、强度大、压力大。目前,乡镇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大问题。

 

2)当前,强镇扩权改革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少数地区试验中,乡镇在面对计划生育、社会综治、发展经济、推进公益事业发展等繁重事务时,法律赋予乡镇的权力却变得越来越小。缺失强制执行力的乡镇干部,抓计生靠磨,调矛盾靠讲,收社保靠劝,说到底,就是靠一张“嘴”去做工作,结果自然是身心疲惫,收效甚微。而上级对于计生、综治等工作采取的是“一票否决”考核方式,不管过程,只求结果,工作完成不了,轻则扣“票子”,重则丢“位子”,给乡镇干部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得乡镇干部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3)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多下下乡镇,多看看乡镇干部,和他们多聊聊天,拉拉家常,多了解他们的辛苦,多体谅他们的无奈,不要一下乡就是检查工作,一见乡镇干部就是责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多关心乡镇干部,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干部,不要动不动就是“一票否决”,要帮助寻找原因,要多体谅,多宽容;对工作出色的乡镇干部则要加大提拔力度,让他们感觉到组织的温暖,工作更努力。各级财政应该尽量向乡镇倾斜,提高乡镇干部工作补贴,及时兑现奖金,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让他们安心在乡镇工作。各级各方面新闻媒体,应多报道乡镇干部的正面形象,重塑乡镇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提高乡镇干部的职业自豪感。

 

4)乡镇干部要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工作重任,要加强学习,锤炼素养。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只有墨水多了,知识广博了,眼界开阔了,实践丰富了,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一要持续地学。学贵有恒,学贵有诚,学贵有韧。只有持续学习,日复一日地掘进,年复一年地探索,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乡镇干部要把学习当成一种内在需要,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生活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望尽天涯路”的决心和毅力,才会耐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学习才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舍得下真工夫、苦工夫、细工夫。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部分乡镇干部疏于学习,文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跟不上时代要求。因此,戴斌老师认为乡镇干部要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静心向书本学习,真心向群众学习,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丰富营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广泛吸纳、消化、储备各种知识、信息和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地丰富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