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网上有两个文章,一个是《中国旅游规划病了》,一个是《如何防治旅游规划中的弊病》, 引发了也想写点东西的冲动,从我来说,入行几年来,投过标,做过总规和详规,手头积累的各类规划文本特别多,也翻阅过被称之为名人们的案例书籍,接触的“病人”也不少了,同时也不敢说自己没病,自己也更不是专家,按照一些人的逻辑,象我这种人就不可能做出好规划来,关于中国旅游规划之“病”,我是这么看的。
一、因人才断层而致病
中国旅游规划因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成为一个专门的、晚熟的细分领域,大家都知道,现在从事规划的基本上是第二代第三代从业人员在做规划,第一代老前辈已经退出了,有的甚至已经过世了,他们是开创者,但人数非常少。第二代是在第一代人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也大多是从院校地理学领域转过来的,人数依数很少,现在非常的吃香,应该说,这部分人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快速发展和需求膨胀的大市场,第三代大多是近年来培养的,从业经历普遍只有三五年的时间,多数人年龄在24-30岁之间,事实上,中国旅游院校因为好多是从其它领域转过来的,课程设置、师资质量等等都层次不齐,甚至有些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至今未能融入到中国的旅游业中。实际上,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这批年轻人以小马拉大车的状态在做规划设计。在这部分人当中,目前能胜任工作的极少,因为旅游规划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太高了,所以中国旅游规划缺少30-40岁左右的骨干阶层。不信你看看,好多规划机构都是“前边老马开道,后面小马拉车,旁边壮马指挥(有的可能还不是什么壮马)”,这就是目前中国旅游规划团队的一幕幕真实场景。
现在好多人提出要整治这个市场,意即应该让众多不合格的机构和人员退出这一领域,试想,如果把这批真正写文本的、在背后流汗的年轻人逐出旅游规划领域,中国那么多规划的本子让那帮老专家们写?圈内的人都知道,其实几乎没两个高层次的专家、教授来亲自写文本的,他们既没时间也没精力,即使让他们亲自去做项目,把教学、会议、国际交流等等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做规划,也不一定能保证其成果是一流的。在这个问题上,圈内的人都心知肚明,所以,中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才的能力、经验和数量问题。问题的存在,有历史原因并具有历史合理性。要让这个行业的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至少还需要五年的时间。中国旅游规划整体水平的提高,希望也在这帮年轻人身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适合做规划的,只能通过大浪淘沙来解决。
二、规划行业哪个无病?
旅游规划目前的从业人员,专业结构太微观、太单一,对行外的事情了解自然少,所以总是有一些人在大声疾呼,如果你去看看中国的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其它专业规划,诸如工业、农业、电信、航空、航天等,你就会发现,他们同样有病,规划做的和旅游规划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旅游规划呢,中国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解决城市的土地利用和控制问题,只不过是城市规划历史长,人才积累和梯队远优于旅游规划,但大家都知道,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院并不是由什么专家教授组成的。
三、“贼喊捉贼”
首先,没有完美的规划,其次,对好坏的评定要看是用谁的眼睛,一是各人的评价尺度不一样,二是与评估者自身的水平高低关系很大。现在我来做个假设,国家旅游局直接向全国各地旅游局和景区发放对各家旅游规划设计机构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或就各地已编制的规划就其好坏进行统计评价,假设这些调研是真实的,那么,我估计结论一出后,所有喊叫有病的人士统统闭嘴了,因为自己也病得不轻。如果谁对我这个结论不服,那么好,把您做过的规划让我来瞧瞧!
四、病从上头来
政策都是由人制订的,大家可以去问一问,国家旅游局当年是怎么成立的,当时最早进去的人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从哪来的,国家旅游局在最早制订相关政策时,都是向谁什么人问计的,你就会发现,现在众多的病都是有历史根源的,直到现在后遗症依然存在。有的现象就很有意思,国家旅游局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旅游规划市场化发展,但他们平时关心过这些新生的规划机构吗?他们是不是每年及时给这些新企业评定了资质,是不是经常让这些机构和其它旅游企业参与一些会议或让其参与一些决策参谋类的工作,国家旅游局又走访过哪家规划院,国家旅游局最近的一些课题招标还是面向几个院校。难道旅游规划设计院真的没有象院校那样的实力和能力吗?其实直到现在,在国家旅游局的眼里,本质上还是专家倾向。好多地方旅游局找到国家旅游局有关部门的领导,求其推荐适合的旅游规划机构时,推荐的要不就是老师,要不就是关系户。
五、病从下面来
这些年来,我看到过多少地方政府的领导名校情节、专家情节、资质情节特别重,越是贫穷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病得越重,因为在这些地方,有的县几年才能出一个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学生,所以他们看到名校学生就两眼放光,更别说是专家教授了。他们又不是行内人,怎知这些人的真实能力和特长,他们更不知道目前中国旅游规划界所谓的甲级资质又是在什么背景下怎么颁发的,其真实水平和能力是什么样的了。因此,国家旅游局规定了做规划要有各方面的专家,下面就非得要你给我派来各方面的专家,“专家崇拜情节”害了好多人,但没有专家也不成。因为现在只有专家教授这么一种标签可供鉴别。
现在的人认“假”不认“真”,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资质审批不一样,属于后置性审批,要求你要有一年以上的执业时间,然后根据公司的资本金、业绩、规模来确定资质级别,国家旅游局并没有明文规定新成立、没资质的规划院就不能做旅游规划,但到了下边,就唯资质马首是瞻了,逼得新成立的公司或资质等级低的公司“傍资质”,不是和别的机构成立联合体,就是成立什么联盟或打出别的名堂,实际上人还是那帮人,机构还是那个机构,但这么哄一下甲方就舒服了。这种哄哄骗骗傍傍的事情,圈内的人都明白,却让想活得真实的人感到很恶心。
圈内的人更明白,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缺官德,有的是要安全地拿到回扣不要好规划,有的是即要拿回扣也要好规划,还有的是不想给钱还想骗你多给些成果,特别是现在的招投标,有的地方缺标德,他们的做法是,既要用最少的钱拿到多家公司的成果,还要让内定的关系户去做,自己安全地拿到回扣,招标过程和结果不公正、不透明,做法特别狠,败坏了政府采购形象,如果放在过去,这种官员就是大奸臣,迟早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六、集体犯病
如此说来,规划机构犯病了,旅游主管部门身上也有病,地方上也得病了,是一种集体犯病。
七、病在对国家和人民缺乏责任感
市场经济已经把国人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冲击得七零八落,当我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在这浮燥的社会,我们在做规划时,是不是把国家和人民和利益放在了首位,这样的人现在又有几个呢?规划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要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很难想象,一群趁利的机构、不讲信用的政府、凡事首先考虑个人得失的人凑在一起能做出好规划来。老师们,当你们在天上飞的时候,在景区景点里晃悠的时候,在和政府官员饭桌上吃饭的时候,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的学生在嗷嗷待哺,你的教案是不是准备好了,你是不是该拿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来了。政府官员们,你们在选择规划设计机构或招标时,是实事求是地看重规划机构的实际能力和口碑呢,还是崇洋、重资质、宁愿相信欺骗性宣传呢?你们有没有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来客观、公正、公平地优选一家适合的机构来合作。每家规划院,你们平时又是怎么对待每个项目的,是不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所有的人,都该拷问拷问自己的灵魂和良心!
别的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未来。可怕的是我们的规划机构和老师们带出了一群重利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来,那才叫加倍的祸国殃民呢。
旅游规划让大家都来参与、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是好事,问题主要是,每个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挥你自己的长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为了钱什么都要抢,什么都敢碰,要让行业中没病那只是一种理想,有病才是正常,慢性病需要慢慢调理,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从业人员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对于一些从事旅游规划的高级人才来说,你的思想境界有多高,你的成果水平就有多高!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建国慧景:http://www.jianguohuijing.com)
附:
如何防治旅游规划中的弊病
http://www.itsqq.com/a/mu/gh/a/2005-02-18/21686.html
旅游人 > 经理人 > 旅游规划 > 理论研究 > 文章正文
中国旅游规划病了
http://www.tourboxes.com/lzj/showart.asp?art_id=66
文章引用自:http://www.jianguohuijing.com/me.htm
前一篇:甲方和乙方——老虎和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