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国传奇:西人包饺子

(2012-12-04 11:40: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加拿大

加国传奇:西人包饺子


加国传奇:西人包饺子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俺自以为走南闯北,中国老记者加拿大首代移民,也算见过点小世面。还是被邻居阿丽沙给雷了。阿丽沙是我的一个朋友。这天上午她突然按我门铃,然后猴子献宝般送进来一小盘——饺子!

加拿大的社会习俗是欧美化的,注重社区文化,喜欢建立一种既有距离又相对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里,人与人之间保持高度隐私,又和和气气。有了大事儿,比如谁家孩子该回家没回来,往往一个社区集体出动寻找,但平时互相不打听私事。朋友之间有距离还来往,保持在见面问个好,交流一下园艺,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水平上。互相赠送民族特色的食品,也是这个移民国家社区交往的一部分——可是,祖上二百年前从欧洲飘洋过海来到北美的阿丽沙,居然给我这个中国人,送了盘饺子(题图)!

等阿丽沙把她制做中国饺子的过程讲出来,简直就是唐僧取经的加拿大饺子版。

阿丽沙和先生都是中国食品的爱好者,而且是那种发烧级的。从吃中餐馆起步,到可以在加拿大的大型华人联锁超市大统华里买各种中国菜,也算是初入中华美食门墙。不要小看这种异文化的交流难度,中国人到了欧美,多少年不会在西餐馆里点餐。西人旅游者到了中国,面对南北殊异东西不同八大菜系分支无数的中餐馆,一样如坠雾中。

中国食品扬名天下,中餐馆开到全球。只是北美的中餐馆都已本地化,家家有酸甜酱当作料,桌桌上炸春卷。这里有个老笑话,海外华社传统跟高鼻深目的西人叫“鬼佬”,一些华人聚居区的餐馆就开发出两种风格的餐饮,一种是给中国人吃的,一种是伺候鬼佬的。老食客点菜,直接告诉服务员:“我要给人吃的,不要给鬼吃的。”

阿丽沙这种级别的中餐发烧友,一天到晚做梦都是要吃“真正的中国食品”real Chinese food 。她不差钱,但对西化的中餐馆不满。中华美食发烧友阿丽沙夫妇,在自认为掌握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些常识后,决心自我突破,两口子要包饺子。好在网络上有足够的英文资料,不仅有文字,YOUTUBE上英文包饺子的视频一查一大堆。

阿丽沙在网上查找了大量如何包饺子的信息,准备了详细的攻略,然后专门找了一个要好的中国同事当参谋,跑到大统华全面采购了一番——毕竟那是中国店,没有内行人她还不放心。也不知她找到的什么菜谱,里面要求一味“笋尖”,从亚沟粘豆包到潮州沙茶酱无所不有的中国超市,居然没有找到。好在她的攻略足够新潮,用超市里的成品饺子皮,直接突破了最大的技术障碍。

加国传奇:西人包饺子

加国传奇:西人包饺子

上面是网上介绍饺子的英文网页和视频。

前期准备就耗时两周,为了找不到笋尖又拖了一周。后来还是中国朋友指点她,说你不要“食中不化”,中国人包饺子是百无禁忌,想什么馅就是什么馅……这才开始动工。两口子的试制过程就不详说了,那叫工程浩大,精益求精……

给我家端来的饺子,据说是最成功的一批,馅料有猪肉,虾,蘑菇,白菜。还分成加虾和不加虾两种,阿丽沙的体会,是加虾的确实好吃。对了,她的攻略是煎饺子,有点类似锅贴。我中午煎出来,吃茬们看生饺子时就说,怎么包的比我们家好看,一吃,更是给予极高评价:“比我们自己包的香!”

阿丽沙是个志存高远的人。她现在反复琢磨着,要买擀面杖,自己从头和面制皮,做纯正的手工饺子。她先生和她商量:“这工程太大了,咱们嘴馋时,还是到中国店买做好的饺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