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 |
1944—2006:击沉U845与一只钱夹
李牧
1944年3月10日,北大西洋。快中午时,一支正在北大西洋航行的盟军护航运输舰队收到附近有U型潜艇的信号。正午时,附近发现了潜艇指挥塔。一场激战同时开场的,是一个穿越六十年岁月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比利•依内斯和佛梅特•泽塔之间。
“狩猎立即开始了。”比利•依内斯回忆说。这个19岁的魁北克小伙子是加拿大圣劳伦斯号驱逐舰的水手,被征召投身危险的战争,为了二次世界大战盟国的胜利而努力,“我喜欢海洋。”佛梅特•泽米塔,22岁,柏林人,潜艇U—845的水手。做为一个自愿兵,这个热爱冒险的人,为他的祖国德国在潜艇上战斗。
现在,控制大西洋航线的战役越来越不利于德国人。盟国联合护航舰队即将击沉德国潜艇U—845。U—845的艇长温拿•韦伯是不肯受到威胁的。他的潜艇在纽芬兰沿岸游击了两个月,击沉了一艘英国货轮。和所有的U型潜艇指挥官一样,他的目标是:“击沉尽可能多的盟军货轮,掐断大西洋运输线。”
被速度较快的圣劳伦斯号在海面发现后,U—845迅速潜至潜望镜深度,并且向驱逐舰发射了一枚鱼雷,但没有击中。另外三艘护航舰加入了对圣劳伦斯的围猎。“我们投掷了深水炸弹。”依内斯说。
波涛汹涌,爆炸的冲击波阵阵袭来,U—845在炸药的震撼中摇动。艇内密封圈喷出水来,灯光闪灭。韦伯下令停机,潜艇进入静默状态。同时命令艇员们休息,大家希望这次下潜摆脱了追击。但一小时后,他们又被联合舰队发现了。
刺耳的暴炸声袭来,更多的深水炸弹攻击过来。距离越来越近。U—845潜得更空了,但不能在水下呆的时间太多。氧气和电都要耗尽。“兄弟们,我们必需浮上去了。”晚上十时,韦伯宣布。“我知道,我完全可以信赖你们。”
U—845打破了平静的海面,上浮后启动了柴油发电机,如果安全的补充能源和氧气,这艘潜艇就有希望进行新的厮杀。可惜,月光非常明亮,而艇后1300公尺——就是圣劳伦斯号。
“他在海面上!”依内斯听到有人大喊。一瞬间,地狱之门向德国人敞开了。依内斯向圣劳伦斯的前主炮填装炮弹,一枚又一枚炮弹射向U—845,很快就打了一百多炮。“这种刺激真是太奇妙了,”依内斯回忆,奋战的船员们就一个目标:“消灭德国人,把那艘潜艇彻底击沉!”
很快,U—845的甲板被击中,开始起火。两颗炮弹击中了潜艇指军塔,另一发炮弹击毁了自卫火炮。驱逐舰靠上去,刚倾泻过炮弹的水手们拿起能找到的所有武器,甚至手枪。潜艇被击穿,右侧几乎守全被撕开。透过大洞,依内斯看到舱内的大火。潜艇艇长已经死了,遗体挂在指挥塔上。更多德国人的遗体,摊在甲板上。
幸存的德国人穿过甲板上的开口跳进海里,他们在海里听到,刚刚组成的盟军登艇队冲上来。到处是兴奋的大喊:“万岁!”
“当他们在水里时,你能看到他们,瞪着大眼睛。他们就那么瞅着,希望你把他们救起来。”依内斯奉命在黑暗中搜寻幸存者。“有人吗?”他不停的喊。“我在儿!”随着回答,“我逮住了一个家伙。”依内斯回忆。这个人,就是佛梅特•泽米塔。他和44名战友一起成了战俘,10名德国人阵亡。依内斯搜查了他,没收了十几本军用笔记本。他拿走了泽米塔的皮钱夹,做为战争纪念品保留。
依内斯战后定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不是英国伦敦)。他手中有几样战争纪念品,但他为这个皮钱夹后悔——“这不是一面旗帜或一顶帽子什么的。这是个私人物品。上面刻一个德国人的名字,这玩意儿属于他,不是我的。”、
依内斯试图归还这只钱夹。1967年,他向访问加拿大的U型潜艇老兵展示这个钱夹。1986年,他为此给德国海军办公室写信。但没有谁知道佛梅特•泽米塔的下落。
2005年,比利•依内斯的女儿,罗宾•依内斯,把钱夹的故事讲给加拿大安大略省基齐纳市的约翰•达门。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达门通过互联网,在朋友们的帮助,自德国柏林找到了佛梅特•泽米塔。这才知道,泽米塔战后从来没有回家。他做为一个战俘到了英国,后来和一个英国女孩子结了婚。他先是在工厂里当车床操作员,后来操办一家毛皮动物养殖厂。
1956年,佛梅特•泽米塔驾驶摩托车穿越欧陆返回德国,看望他的小弟弟汉纳和其他亲戚。酷爱冒险的天性似乎从来没有从他身上消失。命运显然不肯让他如此老去,1965年佛梅特•泽米塔死于咽喉癌,没有子女。
40年后,2006年,汉纳•泽米塔惊奇的收到了一个寄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包裹。里面是一只钱夹,他那个从未好好了解的哥哥,二战前把这只钱夹带离了家,以后再未带回来。
75岁的汉纳给82岁的比利•依内斯写了感谢信。他现在经常把钱包展示给自己的孙辈们,给他们讲那个英勇的叔爷的故事。
比利•依内斯现在回忆起那个壮怀激烈的为祖国效命的岁月,回忆起他要杀死的敌人:“在水里,他们求助时,你觉得,他们和你一样,是人。”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前一篇:务实多赢的加拿大移民新策
后一篇:我与羊城晚报编委@龙兄 这场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