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牧
李牧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15
  • 关注人气:17,7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特:加拿大的小流浪汉

(2010-11-25 06:00:05)
标签:

杂谈

分类: 加拿大

皮特:加拿大的小流浪汉

李牧

在我最早打工的工业区入口处,经常有个大男孩儿安静地站在哪儿,胸着吊块纸板,上面写着“我没有家,我需要一元钱。”

因为我移民第一年没有驾照,没有买车,每天搭公车然后步行进入工业区,所以天天和这个男孩儿见面,就混熟了。他叫皮特·伯格。

皮特·伯格有一半德国血统,他父亲是德国移民。他母亲是个祖先来自英格兰的加拿大本地人。但皮特对母亲没有多少印像,他还很小时母亲就去逝了。父亲是个产业工人,三班倒,勉强把他拉扯大。对付着读完高中,皮特就混迹在街头了。

皮特像多数本地人一样,穿着夹克衫和牛仔裤。加拿大的乞丐/流浪者,普遍穿着比较整洁,一般从外观上很难看出。这些人晚上在街头公园、宗教场所或政府开办的庇护所安睡、淋浴,然后到食品银行等慈善机构填饱肚子。他们在更大程度上,仅仅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乞讨也仅限于现金。我在加拿大几年,没有遇到过要食品的乞丐。

初到加拿大,一天在我所居住的滑铁卢市中心等车。一个衣着整洁的汉子走到我面前,很快的讲英语,我实在没有听懂,也没有握他伸出的手。这个中年人向我一点头,很热情地说:“祝你有愉快的一天!”然后移向下一个人,两个人满脸笑的聊了几句,互相握手说再见——这时我才注意到,这中年汉另一只手拿着个纸杯,他是乞丐!对了,第二个人也没往他杯子里扔零钱,可这并没有影响乞讨者“愉快的心情”。

皮特一直到中学毕业,还没有“尽情流浪”。做为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加拿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卓有成效,潜在的流浪儿刚一出现,就被左邻右舍、学校教师甚至路过者举报到到警察处,然后政府的家庭儿童保护中心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孩子找到一个领养家庭并监护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加拿大街头,绝不会有未成年人流浪。

在中学里,皮特吸过大麻喝过酒,父亲无心无力管他。他也比较厌恶有规律的生活。中学一毕业,他就成了一个标准的栖街族,在外面讨些零钱,到慈善机构混饱肚子。但皮特并不惹麻烦,加拿大的流浪者一般表现非常文明,不会死缠烂打,偶尔出现的暴力或不文明行为,包括骂人,会迅速被警方制止并送上法庭。多数情况下,流浪者挂上一块写有“我需要一元钱”的纸牌,或者栖身于街头纸箱中,才会被人发现是流浪者。

流浪汉这个群体,对政府来说是非常不好惹的,几乎每年加拿大都要出现“无家可归者抗议政府措施不利”或者“占领政府物业”的新闻。用餐时间,流浪汉和总裁级人物在同一个快餐店用餐,彼此还聊聊天也是常见的——当然,只有天天和他们在同一个街群“上下班”的人才认得出谁是流浪汉。“上下班”这句话真的不是开玩笑,确实有栖街族每年到夏威夷或者加勒比海度几星期假期。

做为一个高福利国家,加拿大对弱势群体还是比较尽心的。庇护所不够、低收入阶层不得温饱,也是反对党攻击执政者的主要打击点,没有人敢轻视这些问题。每到冬天,气温降到一定程度,警车就满街跑把流浪者送进温暖的庇护所,以免他们冻死在街头。可这些人往往又跑出来,因为他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靠捐赠维持的食品银行等机构,欢迎任何人免费用餐,虽然不一定很好吃,但基本营养和卫生还是有保障的,面包之类的主食还可以带走。逢年过节,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还会搞一些音乐晚餐、送丰盛热盒饭之类的活动。近年在北美香火兴盛的佛教组织也参与其中。

前几年,北京立法允许乞讨,理由是“乞讨是普遍存在的现像,人类的慈悲心是这一现像存在的基础。”这个理解是非常准确的。在现代社会,只要肯吃苦努力,混个温饱,过上尊严的生活还是完全可以的,无数体力劳动者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有人情愿放弃一切努力,包括放弃固定住所、失去所有证明文件,连领取社会福利的可能都没有,那也只能听凭他浪迹街头。毕竟,他是个成年人。

一年后,我离开了那个工业区。后来买了房子,搬到更远的地方,就再没见过皮特。前几个月,和旧工友通电话,听说皮特已经离开他“上班的地方”。这也正常,流浪者是不会长期守在一地的。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