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均产值3千万奇迹与行政权

(2010-06-01 11:52: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人均产值3千万奇迹与行政权

李牧

今天是6·1,儿童节。孩子本应是天堂中快乐的小鸟,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当他们面对重重的学习压力时,他们还是别人碗里的肥肉。应试教育解决不了有深重的背景,教辅书商谋利的黑手斩不断却真是咄咄怪事。这个怪事的背后,是行政权的滥用。

安徽新华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一个30多人的企业,2010年的销售计划是10 .6亿元,人均产值之高令做企业的人惊掉下巴。一个“卖书的”搞这么大,惟一的秘诀就是安徽省教育厅的“统一征订”。行政权不受监管,立即制造出人均产值3千万的“商业奇迹”。没有行政权支持,就凭这30人卖断手也卖不出10亿元。

一个中国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早晨7时就要爬起来吃口早饭赶校车,他再回家差不多就是晚上5时了。简单吃一口饭,父母陪着做完那些成年人也要重新学习才能做的作业,然后上床睡觉。这是一个每年过儿童节的中国孩子的正常作息。同样一个孩子在加拿大,早晨8时半出门,下午3时半回家,没有或者仅有简单的作业,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文艺活动看小说看电视打游戏。

巨大的学习压力早已引起重视,多年来争议不断,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努力一直在做。凭心而论,以中国的资源和条件,孩子从小努力,有一定的合理性。高压锅中的学习生活,是整个东方的传世习惯,新加坡、韩国和日本也是这样。但太小的孩子就这么大压力肯定对身心发育不利,孩子必需减负,这是一个没有讨论余地的事情。

应该做的素质教育还做的不怎么的,胡诌八扯的事情却不断涌来。学习时间和压力减负,是有共识该做,限于情况一直没做好。以赢利为目的教辅书籍,跟本就不应该进入小学校园,这个不该发生、杜绝也没有技术难度的事情,却在持续发生。众所周知,以一个小学生的领悟学习能力,把课本嚼透读熟就已经善莫大焉。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看什么学习参考书?可这样的事情就在发生。

为什么小学生能买学习参考书?因为学校卖。学校为什么卖这东西?因为有利益。利益从哪儿来?黑心肠的书商。以赢利为目的的书商有多黑?硬在1千万中国小学生身上,挖出了个数以百亿记的教辅书市场,这个市场是凭空来的。

出现在中小学的教辅书,理论上一本都不该有。早在2001年6月7日,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禁止将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 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

版署和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只能由行政命令打破。安徽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安徽中小学学生作业目录》,成了教辅图书“进校统一征订”的“尚方宝剑”。于是一个绕开零售市场的人均三千万奇迹就产生了。

事情已经非常复杂了,已经不是孩子的书包沉不沉的事情了。安徽省教育厅可以这么做,安徽省公安厅就可以要求每个家庭装套治安报警系统,安徽省工商总局可以要求每个企业接受一份《安徽工商企业管理教材目录》,安徽省民政局可以要求每条街道订做一个镶金嵌银的街名牌,安徽省旅游局要求每个景点悬挂一串指定企业生产的大红灯笼很平常。

很不幸,上述假设并不是假设,行政权滥用绝不止于教育厅。是,这些都是自愿的。“敢讲不自愿吗?”安徽桐城市的一名学生家长说,“不自愿”的结果包括把小孩的座位调到最后面去。

中国大地上,还有多少“自愿”在行政权的淫威下发生?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本文6月1日发表于黄河新闻网·新浪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