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供奉着九华山金地藏的肉身。吾人皆知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殊不知真正在这里修行并圆寂的是来自朝鲜古新罗国的王族近支金乔觉,后世尊为金地藏。
金乔觉(696-794),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谛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

唐贞元十年(794),金乔觉99岁,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其肉身置函中三年,颜色如生。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因为出家人忌言“肉”,遂称月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九华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信众追随,山坳处形成九华街,僧俗共处。这里山环水拥,远树含滋,峰峦叠嶂,令人流连忘返。

低处九脊瓦顶所在便是月身殿;中间绵延青山上置塔,那里是回香阁万佛塔;最远处迷蒙之中是天台和十王峰。此起彼伏,浑如仙境。
月身殿山门为四柱三券洞七重檐高大牌楼。

前导空间弥勒佛安置于六角重檐的阁中。
山门、弥勒阁位于中轴线上。
三眼王灵官,本是道教第一护法神。

弥陀殿置于高大台基上,重檐歇山顶,红柱黄墙,回廊环绕。
铁制行龙牌匾:护国月身宝殿,彰显了这里不同寻常的地位。

弥陀殿丹陛石很长。

壮丽重威。

月台护栏上,望柱顶置龙身灯塔。
燃灯塔。

撑栱雕刻人物图案。
弯梁。

殿内供奉弥陀佛立像。
弥陀殿背面。

檐间窗棂。
檐角列仙人、神兽。
地藏殿更加巍峨,台基崇深。

殿内塑地藏菩萨群像,栩栩如生。

檐角撑栱。

地藏殿后,沿大殿两旁建廊道拾阶而上。

百草丰茂,松柏阴阴。

廊道在起伏中富于变化,中间置亭。
定心台在廊道的尽头。
石阶为99级,寓意金地藏99岁的享年。行至天钟桥,横跨石阶。

天钟桥上为重檐方阁,实为钟楼。

钟楼置于僧徒必经的路途上。

重檐歇山,飞檐翘角。

当登上定心台,眼前完全是钟楼的模样。
与天钟桥相对应的,是龙珠桥。

定心台后是月身宝塔。外表看去,是重檐歇山大殿,清同治年间重修。上盖铁瓦,四角翘檐。内有七层八面木塔,供有56尊地藏菩萨塑像,塔内是金地藏肉身所在的三层石塔。

正面悬横匾“东南第一山”,月身宝塔位于神光岭极顶。神光岭因塔闻名。

月身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碑前,一群信徒正虔诚地诵经祈祷。
国保碑前,虔诚的信徒。

七层八面木塔,供有56尊地藏菩萨塑像,塔内是金地藏肉身所在的三层石塔。“殿内设塔,塔内设缸,缸内珍藏肉身”。

金地藏的坐骑是谛听,原是一只白犬。
金地藏两侧的侍者是闵让和父子。

顺角梁,彩绘花草。

月身殿背面,上部悬“月身宝殿”横匾。
月身宝殿匾下,月梁彩绘人物故事。
再下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篆书题字:“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转角撑木。

祥瑞飞禽。
麋鹿。

仙鹤。

元宝、月梁、大斗、撑栱,皆施木刻彩绘。

心同佛定香烟直,目极天高海月升。
福被人物无穷尽,慧同日月常瞻依。
方丈殿置于月身宝殿后一角。

月身宝殿后,山势陡沉,殿宇随之布置其中。但见梵宇恢宏,丹漆生辉。

“南无阿弥陀佛”。

转轮宝殿。

殿内彩塑。

灵官殿,道教人物王灵官担任护法。

月身殿置于至高处,其余大殿成拱卫之势,层层跌落,如处仙境。

离开月身宝殿,从后门迤逦前行,不久见一六角空亭。
置身群山之中,但闻清风之音,色静声渲,顿时宠辱皆忘。天下名山僧占尽,此言不虚。

远处殿宇进入视野,是东崖禅寺。

东崖禅寺,如在目前。

一棵老松苍劲,仿佛在迎接远行来人。

回香阁,原名华严庵,位于东岩南端华严岭上。昔日香客朝天台,多有在此烧回头香的习惯,故名回香阁。

回香阁历经磨难,早已毁圮。1990年在原大殿旧址新建。

华严宝殿,坐北朝南,二层,宫殿式,重檐翘角,全木结构。内供华严三圣,塑毗卢佛、文殊、普贤、二十四诸天等塑像。

人物故事彩绘。

弥勒殿。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壁墙。

弥勒殿、华严殿位于同一轴线。

2004年在芙蓉峰上建万佛宝塔,2006年11月20日举行开光仪式,塔为七层,高为33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此塔成为从九华街上能够看到的标志性建筑。

万佛塔记云:大江以南,山之峭拔而秀丽者,莫如九华。九华山中,风景绝佳,香火旺盛者,尤推回香阁。万佛塔为铜塔,供奉诸多佛像。

入口尤为重点强调,伸出抱厦。

第一层供奉地藏王菩萨像。

“药师海会”照壁,位于万佛塔下。

沿山顶小径继续前行,来到东崖界。

东崖禅寺地势孤绝,横架飞弘桥上。

此处为九华山东峰顶,上为巨岩,海拔871米。

陡壁如削,险要异常。
天台峰就在对面,山路清晰可见,一览无余。

九华街就在脚下,仿佛落入凡间的街市,远处云雾缥缈。

圆通殿与钟亭置于西北侧悬崖前,站立此处,可俯视九华街全貌。钟亭建于清同治年间,1982年按原貌修复。亭高10米,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0平方米。亭内置万斤幽冥钟一座,清同治年间铸造。钟亭门前有幅名联:“八百杵钟声撞醒痴梦,五千言慧典参破禅机。”横批是“佛法无边”。
星罗棋布,浑如天成。

众神立于极乐仙境,俯视苍生百态,随时准备解民苦厄。

僧人墓塔。

能悟法师塔,1994年立。

插霄峰,即东崖,又名东峰,九华山名峰之一。此峰峻峭高耸,两侧悬崖孤削,横截九华街东。
这石刻书者为吴同春,字伯与。明朝南汝人(今河南固始县),明万历二年甲戌(1574)进士。书法“时人称佳”,果然不虚,尤其这“插”字的一竖,仿佛竹篙直立,令人惊叹。
“绝顶览群峰,巍然插太空。”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