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临汾】东羊后土庙
(2021-08-12 12:50:42)
标签:
元代戏台
东阳后土庙
藻井
分类:
两山两圣人
东羊后土庙位于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元至正五年(1345)重修,现存大殿、献亭、戏台等,其中戏台仍保持元代风格。
国保碑位于山门前廊下,作为元代戏台的优秀代表,东羊后土庙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墙灰瓦围护,管理谨严有序。这里一般对外不开放。
山门对面,生长着一棵古树,看起来年代久远,它一定看过后土庙的前生今世,只是它说不出来。沉默的陪伴是最好的告白。
去程来到后土庙,村民们婉拒我参观的请求。临别时,蓦然看到山门后的十字屋脊,像是神秘的召唤。“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返程又来到后土庙,村民们终于被我的执着打动。他们打开山门,热情地让我进入。十字屋脊不再遥不可及,这一切要感谢人性的善良美好。
十字屋脊正是元代戏台的冠冕。方形台基上,三面红墙。
当戏台完整地呈现在眼前,我还是被它端正威严优雅的体态深深吸引,它在这里伫立了八百年。有缘相见,不觉道声:久仰。
屋檐之下,斗栱壮硕,转角如花绽放。
转角斗栱,重叠交置。
三平昂六铺作计心造,琴面昂下施华头子,蚂蚱耍头。
三昂六铺作。
斗栱密列。
令栱上,撩檐槫下施通长替木。
1986年刻制的省保碑似乎更为入石三分。文字也闪烁着手工体的人文之美。
1986年7月,临汾市人民政府勒铭:东羊村元代戏台重修记。记中写道:“今日临汾,古称平阳。早在杂剧鼎盛的元代,这里戏曲艺术的繁荣,较之大都北京,亦不遑多让。……”文采斐然。
台口两边各一对方形抹角石柱,正面刻莲花生童子图案。
莲花生童子。
覆莲柱础。
另一边石刻图案为牡丹花生童子。
牡丹花生童子。仔细查看,石柱上尚有刻字,时在元代至元二十年,即1345年。
内壁正面是一幅元代壁画《钟馗捉鬼图》,栩栩如生。
抬眼望去,是用斗拱和井口枋层层相叠形成的三层藻井“八卦攒顶”。
上部设由戗,当心设雷公柱、角梁、槫枋、斗栱等,顶层围成八角形。
抹角梁托井口枋。
角梁粗壮,梁头托住最上层八卦藻井。
第一层,普柏枋上,斗栱出三跳偷心,华栱上施翼形栱,令栱为实拍栱。
第二层斗栱出两跳。
戏台之后,去往后土殿的过门也颇为虚实相应,两棵葱绿的高树在前,给人生命的活力。后面是一排灰色的带有门洞的墙垣。居中是木牌坊式的门楼,重檐庑殿顶,两边厚重的券门洞上是轻盈的方形悬山钟鼓亭。这使人想起道家的“虚室生白”。天地是一块幕布,梓人不屈吾志,曲尽其制。
门洞上方,砖砌带着十字洞口的雉堞。
树的躯干斜着离开壁立的砖墙。让人不知是先有树,还是先有门墙。
牌坊门前尚有一对石狮。
仰天长啸,似乎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
牌坊门两旁尚有短小的八字影壁,壁心用四块石材组装成一幅完整的花鸟图案。
屋檐斗栱精巧。
双立柱单门,立柱前后各施撑木,同时置抱鼓石,增强整体的稳定。
石鼓鼓心浮雕图案。
人物、动物、树木。
彩云下,悠闲地生活。
蛟龙。
麒麟。
瑞兽。
石雕似乎在述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人认为这一幅是“狗咬吕洞宾”。
故事里的事,是那样绵长。
牌坊门娉婷而立。
上檐小巧秀丽。
后土庙终于千呼万唤而出。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其实,后土娘娘本不是这里的主人。这里原是东岳庙,正殿是东岳殿,后土殿只是陪衬。但是东岳殿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已在早年拆除。于是仅存的后土殿成为正殿。
侧柏苍劲。
古树和古屋,一个代表悠久的历史,一个代表希望和未来。
后土庙前,这座石碑据言也很有价值,这是一座重修圣母庙的功德碑,但是碑文落款的“大顺国元年”的字样让人惊叹,那是大顺国元年李自成时期的碑石!
明天启二年,“后天圣母”横匾。
斗栱四铺作。
单昂四铺作计心造。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临汾】王曲东岳庙
后一篇:
【临汾】魏村牛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