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临汾】王曲东岳庙
(2021-08-11 10:11:05)
标签:
王曲东岳庙
乐楼
元代戏台
分类:
两山两圣人
临汾被称为锣鼓之乡,这里的人民喜爱戏剧历史悠久。其市辖尧都区内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戏台类建筑就占了三处,且皆为元构,在全国极为罕见。王曲东岳庙位于吴村镇王曲村。倒座戏台从很远的地方就显山露水,飞檐翘角如鹤立鸡群。两旁便门是重楼模样,底层通道,二层前后开敞,当是准备放置钟鼓的地方。高低错落,典雅大方。
戏台为蓝色琉璃筒瓦覆顶。正脊宝顶施葫芦,两端为龙吻。
后檐斗栱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计心造。
单杪单下昂五铺作计心造。
转角斗栱用把臂厢栱,角昂下施华头子。
转角铺作。
普柏枋、阑额出头。
拱眼间为空心。
两旁山门兼钟鼓楼。
八字墙,下层为砖券门洞;上层面阔一间,进深二椽,单檐灰筒板瓦卷棚顶。
砖券间门楣嵌五角星,字匾题:团结、友爱。虽然是特殊时代的遗留,却绝不过时。
国保碑置于山门旁边,王曲东岳庙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现已不做出入通道,而在西院墙另开一宽大铁门,供人车出入。门后露出戏台的侧面,本体为元构,但是在清代于戏台前檐增建抱厦一坡。
戏台侧立面,卷棚顶、歇山顶,悬鱼惹草。
山面斗栱与前后檐形制一样。
戗脊头施力士。
琉璃套头。
因为前檐增建抱厦,便使得原来三面观的戏台变成了一面观的乐楼,原来的本体元构戏台变成了演员更衣化妆的后台。
箫(?)韶遗响。
抱厦三架梁。
梁架上部设由戗,当心设雷公柱、角梁、槫枋、斗栱等。
四向大额枋组成框架承托上部屋架结构。斗栱两层,下层位于檐周,五铺作耍头后尾起杠杆搭在梁架阑额和普柏枋之上。
斗栱托起方斗形藻井。
转角处施抹角梁。
普柏枋正中施45度斜栱。
台基高大,正中台门,两侧耳房。值得称道的就是分列在舞台中央的左右两根大立柱,它们矗立于墙体之中,下部都有圆形石墩做基座,村人皆称“东荆西檽”。
耳房上方都有精美字雕,东边是“秋月”,西边是“春花”。
字匾“春花”。
字的上端则是具有人民公社时代特征的五角星图案。
山墙墀头刻五角星。
钟鼓楼兼过街门。
戏台正对大殿,中间的院落宽阔,院里有四棵槐树,600年左右的树龄。以前夏天是老人乘凉小孩儿玩耍的地方。
郁郁葱葱,参天披拂。
东岳大殿面阔三间,前有廊道,单檐悬山顶,有显著的清代特征。
檐枋下施花楣子。
木雕花卉图案。
花卉。
明间门前两侧塑哼哈二将。
前檐施单步梁。
明嘉靖四十五年七月初十日“重修岱岳”碑。
清同治九年石碑,“尝思天下事,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事无大小,创之难,继之亦不易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临汾】黄河壶口瀑布
后一篇:
【临汾】东羊后土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