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腹雕有文殊像。
根据公元2008年重铸罗睺寺文殊塔刹顶碑记所载,文殊塔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
藏文与满文碑。
罗睺寺正南的山门即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两旁有随墙偏门,偏门两侧是二层钟鼓楼。
天王殿门前置一对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
这是台怀镇诸寺唯一的唐代石狮遗作,形态健硕,极其珍贵。
东偏门前有文冠果一株,郁郁葱葱,亭亭如盖。
六道轮回,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即“无常死主”,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据《佛本行集经·罗喉罗因缘品》等佛教经典记载,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在俗时的儿子。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妻子是耶输陀罗。释迦牟尼29岁时,有感于人世的生、老、病、死等各种苦恼,舍弃宫廷生活,离开父母、妻子,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苦行,后来在菩提树下成道.悟通了诸法无常和缘起诸理。传说,罗睺罗在母亲肚里怀了六年,于释迦牟尼成道之夜降生。在佛成道第六年时.他应父亲净饭王之请,从摩竭陀国回国省亲,认子释疑。而后佛叫舍利弗劝他出家,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叫大目犍连为他剃头,舍利弗为他说沙弥十戒,为佛教有沙弥之始。沙弥指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罗喉罗因是净饭王的王孙,佛陀的爱子,在僧团中地位很高,经常受到称赞。佛陀对他要求特别严格,教育他严持毗尼、精进修道。他“不毁禁戒,诵读不懈”,证得阿罗汉圣果。佛陀赞叹说:在我的弟子中,罗喉罗比丘是“密行第一”。因为他具足三干威仪八万细行,从不表现自己,总是默默地修持和工作。后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