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上庄古村落——天官王府

标签:
上庄天官王府 |
分类: 两山两圣人 |

山西文物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古村落别具特色。上庄古村位于阳城县东北的可乐山脚下,是明代政治家、吏部尚书王国光的故乡。这里历史悠久,名士辈出。明中叶至清初曾出过五位进士,六位举人,秀才、贡士等百人之多,堪为人杰地灵。
村口颇似徽州地貌,水口处建有一闸口,古朴庄重,俨然是古村地标般的存在。

鉴于山西文物众多,上庄古村落目前仅为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庄古村落,重点古迹是王国光的天官王府,本来的名字是冢宰第,如今已随着世俗需要演化。

鉴于山西文物众多,上庄古村落目前仅为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庄古村落,重点古迹是王国光的天官王府,本来的名字是冢宰第,如今已随着世俗需要演化。

永宁闸位于水口之上,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不仅连缀宗教、风水,也是一座军事防御设施,主拱跨度达7.6米,据言为吾国古村砖拱式门楼之最。

天官王府,本名冢宰第,由明朝吏部尚书王国光于万历初年建造,为四合院式格局。门楼高大,高出两边的硬山房屋一层,屋檐飞翘。

冢宰第。

门框置于实墙内,等级森严,门楣有门簪四朵。

内门为二柱牌楼式样,字板上书:天官上卿。下有数列小楷:赐进士第正一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国光。
天官是“吏部尚书”的别称。按古代官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对应天、地、春、夏、秋、冬,所以王国光的府第称作天官府。

巡抚山西提督雁门等关右副都御史朱笈 阳城县知县李栋 万历二年九月吉旦立,主体是双线空心大行书:尚书。

“达尊堂”三字楷书刻在木制门楣上,这是天官府的主体建筑。“达尊”二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意思是说:天下有三种人能达到受人尊崇的地位,一是职位高的人,二是高龄的人,三是德高望重的人。

面阔三间,四合院围合,明间阳台式阁楼是亮点,相传是王国光任吴江知县时引进的江南建筑风格,融入晋西南灰色的古朴宅第。

过厅式阁楼。

位登弼辅三台朗,职总喉舌七宿煌。此为万历首辅张居正所撰联。

达尊堂为吏部尚书王国光的会客厅,是主人举办重大接待活动的地方。厅内蜡像展现了当年王国光智骗巡抚的情景。

正己率属、统率百僚。

五架梁。

听泉居,源自大宋欧阳修的《丰乐亭记》“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听泉居本是一处园林样式的圆门洞,属于审美意义范畴,在使用过程中改造为矩形门,加上门板,增加了封闭和安全功能。

听泉居的正房就是主人的起居室,室外悬挂王国光手书楹联“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月台是主人宴请客人和举行堂会的地方。当年王国光被罢官赋闲在家时,曾在这里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雨菊》:“连日空蒙际,丛丛傍月台。傲霜香骨冷,冒雨笑颜开。洗沐为谁秀,清幽弃我陪。一杯聊自赏,敢望白衣来。”

爱琴。

过厅式阁楼与起居室相对。

厢房,木制楼梯、阳台别具一格。

离开天官院,便来到炉峰院,建地于村南香炉峰上,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庙宇。少年王国光曾读书于此。明代哲学家李贽晚景凄凉,曾寄居村内举人王洽家,游过此地。

胭脂红外墙,中部出三间廊檐,石柱木梁。

两路院落,一路二进,地势前低后高。关帝庙居于显要位置,置于高台上。

拜殿雄浑庄严,创建于清顺治十六年。

五架梁,用两柱。

明间斜栱。

拜殿和正殿之间屋檐用铁皮相连,此为沿用了三百五十多年的铸铁排水构件,这就是炉峰宝物“铁圪道”。

另一路建筑正殿是高禖祠,该祠是炉峰院早期建筑,殿中供奉媒神和民间求子诸神,主管一方婚姻美满、子孙兴旺。殿阁小巧玲珑。

大梁下墨书:旹明正德年间修建公元贰零零肆年由村两委领导及村民同心协力复建此殿农历三月初八日吉时上梁全村安乐繁荣永昌大吉大利永为谨志。

文昌祠和观音阁分列高禖祠左右,略向后退,低调内敛,却也掩藏不住塔楼的高耸。
文昌阁为四层塔楼,一二层供奉文武主考,三层供奉主管文运之神魁星,四层供奉文昌帝君。皆是主一方文运。

观音阁为三层,但地势最高,因此从外观看,和文昌阁旗鼓相当。一层供奉赵公明,二层供茭子爷,为本村先民尊崇的地方祈雨神明,三层供奉观世音菩萨。

登上观音阁,俯视炉峰院两路建筑,一路关帝庙绣闼雕甍,另一路高禖祠素朴无华。

老君殿。

始祖殿,供奉炎黄二帝。

炉峰院,依山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离开炉峰院,远视上庄全景,但见碉楼林立。明末乱世,守护安全是村庄的第一要务。

望月楼,是官至正六品江西南安府经历司的王元祯于明代天启三年九月建造的府第。据载,后院三层楼阁是理想的赏月场所。

门楣上书:诚慎勤。有别于一般官府的“清慎勤”。“清慎勤”出自《晋书》,意为清廉、谨慎、勤勉。望月楼是家宅,不是官衙,“诚”与“清”一字之隔,堪见微妙之所在。

文昌祠和观音阁分列高禖祠左右,略向后退,低调内敛,却也掩藏不住塔楼的高耸。

文昌阁为四层塔楼,一二层供奉文武主考,三层供奉主管文运之神魁星,四层供奉文昌帝君。皆是主一方文运。

观音阁为三层,但地势最高,因此从外观看,和文昌阁旗鼓相当。一层供奉赵公明,二层供茭子爷,为本村先民尊崇的地方祈雨神明,三层供奉观世音菩萨。

登上观音阁,俯视炉峰院两路建筑,一路关帝庙绣闼雕甍,另一路高禖祠素朴无华。

老君殿。

始祖殿,供奉炎黄二帝。

炉峰院,依山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离开炉峰院,远视上庄全景,但见碉楼林立。明末乱世,守护安全是村庄的第一要务。

望月楼,是官至正六品江西南安府经历司的王元祯于明代天启三年九月建造的府第。据载,后院三层楼阁是理想的赏月场所。

门楣上书:诚慎勤。有别于一般官府的“清慎勤”。“清慎勤”出自《晋书》,意为清廉、谨慎、勤勉。望月楼是家宅,不是官衙,“诚”与“清”一字之隔,堪见微妙之所在。

灰色的建筑和绿色的森林,远山勾勒起伏的线条。宁静的村庄,永远那样安详。

建筑处于倾颓的边缘,沧桑而坚毅。这使人想起林徽因的话:“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

凭吊与兴衰,建筑的审美拒绝势利。

街巷的门拱极具特色,两侧砖柱,装饰以几道横向线条,柱头为砖拱门券,诠释了力学的极限,券顶的三角形山花,又使人远渡重洋,追随巴洛克的余绪。

司徒第为王国光之堂弟,嘉靖丙午科举人、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王道建造的府第。

院内过厅、东西厢房、月台、倒座等保存完好,至今保留明代栽种的古腊梅一株,可以想象冬季来临,满院黄花飘香的旖旎景象。

正室前有座精美的月台,可以看到许多寓意丰富的石雕作品,有“三槐树下出贵人”、“富贵升平”“厚禄当朝”“莲荷并举”等吉祥寓意。

菊花、荷花、花生童子。

覆莲加鼓形柱础。

原木五架梁。

府内的壁画也精致,似乎应该出现在某一座大庙的内墙上。

众神的狂欢。

一个凌乱而热烈的午后。

砖制踏步上二楼。

厢房。

厚实的门框,在两边立柱插上艾草,添了一份生机,门楣有门簪四朵,尚有瓜果图案。
前一篇:「晋城」润城东岳庙
后一篇:「晋城」府城关帝庙——气撼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