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润城东岳庙

标签:
东岳庙润城献亭天齐殿 |
分类: 两山两圣人 |

润城东岳庙,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距离砥洎城约一公里,原是一座三进院的大型庙宇,现仅存献亭、天齐殿、后宫等建筑。山门位于镇上的干道旁,正门是五开间大殿,旁边有两柱牌坊供平时进出。

国保碑静静立在一隅,润城东岳庙是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院内,回望山门。

献亭、天齐殿、后宫,皆蓝琉璃瓦覆顶,但是高低错落,长短相间,同中有异,相互辉映,彼此烘托。建筑进入了完美的境界。

献亭位于正中,方形平面,歇山朝前;其后中心是天齐殿,面阔三间悬山顶,天齐殿两旁各有三间垛殿,是汤帝殿和高禖殿。

献亭为明代建筑,下有方形石砌基台,四周以望柱栏板围护,古朴厚重。

栏板石刻浮雕有龙凤等吉祥图案。

望柱头石刻各种瑞兽,狮象相对。

狮子。

石栏板。

望柱、栏板,上有石猴。

望柱、栏板。


屋顶檐下为密集的斗栱,琴面昂飞扬伸展。

正面中心施一朵硕大的五铺作斜栱。

转角斜栱的耍头为龙嘴伸出昂样的舌头,动感十足。

转角龙头。

合沓与插栱。

献亭歇山北面,博风板和悬鱼素色无雕饰。

山面朝南处,博风板、悬鱼精雕行龙,金壁辉煌。

正脊宝顶。

戗脊端部蹲守护神。

献亭正后方,是正殿,即天齐殿。二者紧密勾连。天齐殿悬山屋顶,面阔三间。两旁垛殿是汤帝殿和高禖殿,是三间琉璃瓦硬山顶带前廊的形制。

栌斗斗身雕花。

明间门前置一对石狮。

前廊两侧嵌有石雕碑记,碑记周边是仿木石雕斗拱石檐。

石雕斗拱石檐。

石雕碑记。

前檐角部,顺角梁在悬山屋顶的大殿里似乎并无存在的必要,也许天齐殿曾经是歇山顶,后世改造成为现状。

六椽栿用三柱,其中前廊下二椽,殿内四椽。

瓜棱状栌斗,四铺作,栿下施压跳。斗栱间施罗汉枋联系。

殿内壁画已斑驳难辨。

扶梁签。
正殿天齐殿两旁垛殿,前檐用抹角石柱,阑额施斗栱。明间多一棵垂花柱。
斗栱雀替与垂花柱。

柱础为仰莲加石鼓。
后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二层阁楼,围栏镂空雕花。单檐歇山顶,殿顶琉璃脊饰,吻兽齐备,皆为明代所作。

阑额与柱的连接处颇为精雕细镂,插栱斜伸出龙头。

后宫。
屋檐下用四铺作斗栱。
明间斜栱。

二层枋间施荷叶墩。

雕花栏板。

双龙戏珠墩。

稍间开间相对较窄。

枋间镂刻天马行空。

檐下两边墙为石碑。
殿内台基上曾经塑立神像,现已空空如也。这使我想起山门前募捐倡议书的文字:“人敬神而必灵,神佑人而赐福,庙新村壮,庙破村穷。要恢复东岳庙的本来面目,工作规模空前,投入资金巨大,急待社会各界慈善人士的鼎立支持。”

首层原木承重,檩条承托木板。

石阶至二楼。

后宫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二层阁楼,围栏镂空雕花。单檐歇山顶,殿顶琉璃脊饰,吻兽齐备,皆为明代所作。

阑额与柱的连接处颇为精雕细镂,插栱斜伸出龙头。

后宫。

屋檐下用四铺作斗栱。

明间斜栱。

二层枋间施荷叶墩。

雕花栏板。

双龙戏珠墩。

稍间开间相对较窄。

枋间镂刻天马行空。

檐下两边墙为石碑。

殿内台基上曾经塑立神像,现已空空如也。这使我想起山门前募捐倡议书的文字:“人敬神而必灵,神佑人而赐福,庙新村壮,庙破村穷。要恢复东岳庙的本来面目,工作规模空前,投入资金巨大,急待社会各界慈善人士的鼎立支持。”

首层原木承重,檩条承托木板。

石阶至二楼。

前檐斜栱,仰视如花朵。

卷云纹翼形栱。

六椽栿用三柱,后尾加一根撑木。脊檩两侧施叉手,无托脚。

乾隆三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卯时开工谨志。

旹大清乾隆叁拾捌年岁驾癸己上梁月诸癸亥日居辛卯时乘辛卯上梁阖镇创建永为志耳 。

东岳庙的山门口,有“东岳庙建设募捐倡议书”,文词恳切,真挚动人。谨抄录部分作为本篇之结束:
润城文化历史悠久,延绵厚重,四山环绕,三水萦流,东岳庙座其中,是我镇之宗祠,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唐大中年间早有记载,至今1200多年。为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我镇形象和文化品味,决定对东岳庙殿内重塑神像,并逐步从里到外重新恢复东岳庙的戏台,东西厢房、过厅、钟鼓楼等原始建筑,首先从现有殿宇塑像开始。
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深深的民俗风情。今逢太平盛世,清明岁月,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为弘扬民族民俗传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保留本乡民众崇尚祈福平安、丰收、祥和的风俗习惯。我们郑重倡导重塑神像,以供香客祭拜、游人瞻仰,从而实现凝聚人心,和善布德、造福趋利之心愿。
追根寻祖莫过于家乡,施舍发愿莫过于故土。祝福募捐使者倾囊奉献,功德明证!祈愿东岳庙早日圆成,民族精神辉耀华夏!
前一篇:「晋城」砥洎城——坩埚城墙
后一篇:「晋城」上庄古村落——天官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