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真教寺——礼拜的场所

标签:
真教寺青州杂谈 |
分类: 两山两圣人 |

真教寺外的围墙上,嵌着石制字匾,刻道:寺外地基,不准堆积粪土。丰厚雍容。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当是其时的文化中心。各种信仰的人云集于此,这其中就包含伊斯兰教。青州留存至今不少清真寺,成为曾经辉煌历史的明证。
真教寺坐落在东关的昭德街,据寺内碑文记载:大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相伯颜后裔所立,为我国元朝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早在元代就被封为官寺。寺内有明朝朱元璋题的“百字赞”碑,历来是山东东部伊斯兰教活动中心。

真教寺座西朝东,由低到高,拾级而上。主体建筑为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三进院落。为吾国固有之建筑形制。

山门是歇山式样的单间宫殿建筑,中为拱券大门,两边围墙延伸成八字形,斜砌磨光的方石。屋檐下砖制阑额、垂花柱,精雕细刻龙凤图案。

斗栱为单翘,短替木上刻出云头。

转角飞檐。

背面字匾上的汉字写道:大清雍正十二年,岁在甲寅钦月重建。精美的阿文书法砖雕,含义是:清真寺是真主的天房。

大清康熙十二年立碑,碑文记录了东关城里两寺始末,青州府正南隅有古刹,清真回回礼拜寺自大元大德六年元相伯颜后裔所立。确定了真教寺的始建时间是1302年。

大清康熙甲子年仲春,立礼拜时辰碑。

一进院内柏树参天,皆有数百年的沧桑,和高峻的门楼相与映衬,互为对景。

两旁有便门,直通南北学堂。

学堂内有荷花池,营造出一丝园林的氛围。

学堂为院中院,颇为雅致,像一处安静的内宅。

北学堂。

院内空间疏朗,绿树扶苏,松柏苍劲,二门面阔三间,前后通敞,营造出幽远深邃的意境。

雍正九年二月下浣,新建真教寺二门记。碑文对青教寺的始末进行了一番疏解。碑文中说,青教寺建设于隋之开皇,沿及前明。

乾隆二十三年,重修青教寺二门记。碑文记载:青郡之有真教寺也,由来旧矣。规模屡易,体式日新。创制增修,咸有碑碣,以志始末。碑中说明,雍正九年曾经重修,旧制仅一间,因为新建之殿宇门庭,殊觉恢宏之于湫隘,迥乎其不伦也。于是,阁寺同教公议重修,各担嚢赀,以成盛举。鸠工庀材,扩为三间,高其闬闳,焕其扉宇,使隘者广之,朴者华之。庶几与前门后殿左右两厢不致过为低昂也,工竣刻石,以垂不朽。俾后之览者,亦悉其始末云尔。

二门匾额不少,有明朝成化丙戌科进士刘瓒所题:开天正教。

康熙二十三年,瞻天仰圣。

默德真传。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谷旦。为当时镇守山东登州等地的总兵官军提督密勇巴图鲁马建纪题字。

补间均匀布置纤细斗栱,祥云纹耍头。

斗栱内拽。

二门之后,中轴线上立一块石碑,用华丽的庑殿顶琉璃瓦装饰。此碑亭全称为百字赞碑亭。

屋檐下用垂柱斗栱装饰。

侧面仿木雕刻。

两面皆有圣谕,一面为永乐三年三月明成祖颁布。

背面碑上镌有明洪武元年太祖御制“百字赞”,碑文是: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祁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至穷民,拯救患难,洞澈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二进院两侧为硬山厢房。

碑亭正对,就是清真大殿,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楼三座殿勾连而成。前殿为单檐歇山卷棚顶,周以回廊。

檐角蹲小兽五只。

檐柱间雕梁画栋,镂空雀替,莲花垂柱。

明间隔扇门。抱柱楹联为:化人化物长化化有根有本,生天生地更生生无尽无休。意味深长。

次间。

次间。

礼拜殿内,铺满地毯,中轴线上深色的布毡将视线导引至圣龛。柱列如阵,给人以稳定的安全感。

从礼拜殿两旁看屋脊,可以清晰地分清三座殿勾连的情况。前殿为卷棚顶。

横枋间饰以圣洁的莲花。

中殿较浅,为单檐歇山顶,后殿高大,为重楼歇山顶。

中殿。

后殿也称望月楼,正脊高大,花纹精致,屋脊施吻兽,挑角垂风铃,博缝下悬垂鱼。

后殿的背面中间凸出一座壁龛,朝向麦加城里面的禁寺方向。

青州古城青教寺,规模宏伟,格调别致,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制,高低错落,蜿蜒起伏,不啻是凝固的音乐。
前一篇:「青州」衡王府石坊——大雅不群
后一篇:「青州」云门山南路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