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运城】盐池神庙——双凤勾头
(2020-03-08 15:04:17)
标签:
盐池神庙
三大殿
奏衍楼
双凤勾头
分类:
两山两圣人
盐池神庙,位于运城中条山下的盐湖。运城盐湖开采于舜帝时代,至春秋时期已闻名华夏。这里自古盛产食盐,盐产量长期占据全国的重额。这里是历代官方管辖的运盐之城,运城之名遂由此而来。盐池神庙,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我们从南门入口,按顺序参观神庙的组成。首先是海光楼,建于高台之上。该楼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是盐池神庙的山门楼阁。在1947年毁灭,2003年原址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楼歇山顶。
海光楼横匾挂在屋檐之下。
海光楼前立一对石柱,上刻:“解池本包孝肃旧制治此盐者首当铁面无私,常平乃关壮缪故里辖其民也理应忠心报国。”这副对联被后人敬称为"两老爷联"。"两老爷"关联着在我国民间影响最大,被百姓敬为公,称为老爷的两位历史人物——包拯和关羽,即包孝肃和关壮缪二公。这副对联被称为盐池神庙的二绝之一。
海光楼前还有唐代元稹的一首诗《野狐泉柳林》:去日野狐泉上柳,紫牙初绽拂眉低。 秋来寥落惊风雨,叶满空林踏作泥。
站在海光楼前的高台向前望,便是一望无际的盐池,盐花泛着白光,盐乃百味之祖。
海光楼后,是中门。
空地上立“重修盐池神庙碑”
。
功德传千秋不只条山开启,恩泽及万代只惟鹾海定睛。
中门的地势继续抬高。
圆门上刻:“迎熏风”,这一横匾具有深刻的含义。因为舜帝曾在这里抚五弦琴吟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进入中门圆门,院前是碑林,置历代石碑数十通。中门后是奏衍楼,灰墙卷棚屋顶,始建于元至正十年,历代均有增修。
这些碑碣记录了河东盐池的前世今生,可谓是历史的见证。此为西侧碑林。
大元新修盐池神庙之碑。
碑首左右对称深浮雕双龙图案。
大元加号之碑。
“大元加號之碑”系大德三年八月日立,给池神“加号广济惠康王”。
东侧碑林全景。
奏衍楼从北面看,是戏楼的格局,为连续的三戏台。历史上每年在这里举办庙会,盐商请戏班酬神演戏。农历二月初一意为铲盐开工前祈望神灵保佑丰年。八月十五铲盐结束时,酬神感谢神灵赐福。
奏衍楼。
奏衍楼之名在清康熙年间开始有此称谓。首层中间为过楼洞,二层为倒座戏台。
奏衍楼两边出八字墙,上书吉祥图案。前檐阑额、横枋施彩绘。
从奏衍楼的门洞走过去,便来到神庙等级最高的三大殿。此为明嘉靖十四年遗构,三大殿分别供奉灵庆公神、雨师太阳神、条山风洞神,即池神、太阳神和风神。体现了盐池和太阳、风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三大殿并肩而立,互为尊位。
中间是灵庆公神祠。
上下檐间悬竖额:池神庙。
香案置于正殿前。
下檐横匾:钦赐灵庆公神祠。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列入国家祀典。
下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
隔扇裙板。
青铜池神灵庆公神像。
太阳神祠。
上檐转角为鸳鸯交颈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
抱鼓石,石刻大多为明代原物。
龙。
龙、凤。
太阳神。
太阳神殿前有一座石碑,是大元敕赐重修盐池神庙之碑。双龙碑首。
风洞神祠,用来感恩风神的借力,殿前为明嘉靖十四年“河东运司重修盐池神庙记”石碑。
三大殿。
上檐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
横匾:条山风洞神祠。
风洞神铜像。
石栏板多为明代作品,题材多为植物和各种动物。
花卉。
牛。
二斗牛一追一奔。
龙。
鱼、龙。
龙。
兔。
凤。
鹿。
三大殿周以回廊,灵庆公祠从北看更加凸出。
让我们欣赏三大殿的脊饰。雨调。
风。
顺。
翼角翬飞。
国。
泰民。
安。
天。
下太。
平。
戗脊脊兽。
双凤勾头之勾心斗角,双凤勾头实属罕见!
戗脊龙头做角。
凤头做角,上置武士、羽人。
戗脊脊兽罗列。
大屋脊,凤头做角,实为盐池神庙的独特景观。
东官厅、西商厅位于三大殿前两侧,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面阔五间。其用途为祭祀前官员、盐商静候佳时,虔诚等待之地。
三大殿的西北,是池神庙的北门,又称乾门,砖券结构,位于八卦中的乾位。
殿式屋顶,覆琉璃瓦。
木雕。
乾门北面。
砖刻“鹤境云衢”四字系清代咸丰帝六弟奕忻所书。
盐池神庙,最为著名的是三大殿,并列而置,错落为邻,绝无仅有。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运城】关王庙
后一篇:
[运城]泛舟禅师塔